(三)以农民满意为目标,优化服务质量
1、着力改善就医条件。我县通过不断增加财政投入,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先后争取中澳巴中农村卫生促进项目、秦巴卫生及英国赠款支持性项目、国债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国家降低孕产妇死亡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项目、卫生扶贫项目、新农合能力建设等十多个国家农村卫生项目,争取投资2500万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7所,添置了CT、彩超、碎石机、电子胃镜、麻醉机、各类检验、生化等大中型诊疗设施设备2350台件,提升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
2、不断健全服务网络。针对目前医疗机构相对偏少,农民“看不了病”问题较为突出的现实,近两年,我县共核准新农合门诊定点医疗机构600个,县内住院定点医疗机构29个,全县医疗卫生三级服务网络更趋完善,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改善。
3、切实强化医疗监管。先后制订出台医疗卫生监管五项制度,从严控制医疗费用,优化医疗服务水平。一是医疗服务承诺制度。把优质服务纳入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县卫生系统广泛开展行风评议,医务工作者向患者实行承诺:不具备住院指征的绝对不收入住院治疗,不该用的药绝对不用,不该计的费用绝对不计,不该开的检查绝对不开,不具备转诊转院指征的绝对不转诊转院,全县医德医风明显好转。二是“病种费用”控制指标制度。我县已对部分单病种实行最高限价管理,逐步探索,再适度扩大范围。三是医疗机构处方抽查制度。成立县级专家工作组,采取抽签的方式从专家组中抽调成员对医疗机构处方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违规情况,予以从严、从重、从快查处。四是责任追究制度。出台了《南江县医疗机构违规处理办法》,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做到“凡报必查、凡查必清、凡错必究”。五是直接下达费用控制指标制度。要求医疗机构辅检总费用为参合农民让费优惠5%,参合农民住院床铺费下调20%,药品费下降5个百分点,控制医疗费用,保障了群众真正受益。
二、几点体会
在新农合工作的具体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
1、增大新农合工作经费投入是实施新农合的保障。推进新农合工作,面宽量大,运行成本高,工作经费与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这是我县目前实施新农合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我们认为,新农合的稳定发展,工作经费仅靠县本级财政投入,是难以承担,必须有上级财政的资金支持,才能确保其稳定、健康发展。
2、增大卫生投入是实施新农合的关键。实施新农合制度,目的就是要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最终必须解决卫生服务问题。目前,基层卫生单位发展举步维艰,主要原因在于:(1)卫生自身承载的功能跟不上。一是乡镇卫生院硬件建设滞后。一方面基础设施落后。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仍是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房屋,破烂不堪;部分乡镇卫生院无房屋,农民无地方看病。另一方面诊疗设备落后。较多乡镇卫生院还只能凭“老三件”和经验给农民治病。二是医务人才溃乏。乡镇卫生院大专及以上毕业生奇缺,后继乏人。(2)卫生服务质量差,价格偏高。定点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存在诊疗项目收费不规范,药品价格高,价格不统一等现象。加重了农民经济负担和审核监管难度,使参合患者报账受益率偏低。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认为,必须改革卫生管理体制,加大卫生投入,改善卫生服务环境,确保卫生服务质量;切实加强卫生服务过程的监管,确保新农合基金有效运行。
3、加强宣传是实施新农合的有效措施。“自愿参合”是实施新农合的基本原则。千百年来,我国农民从未享受过“生病住院可以报账”的政策,要让农民主动自愿参合,必须解决他们的意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参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