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德育内容,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一是强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家乡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树立新世纪接班人的意识和远大而崇高的理想;二是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牢固树立“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的理念,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以落实新《小学生守则》和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契机,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守纪教育、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团结友爱、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心理健康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把德育内化为行动,变成生活的德育;三是加强法制教育,密切联系法制副校长,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法制教育副校长的教育优势,为法制教育提供专业和理论支持,不断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模式;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政教处开展好心理咨询活动,办好心理咨询信箱,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导,预防和消除学生中的不良心理;五是强化“五自”(自主、自理、自护、自强、自律)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意识,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
4、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充分利用法定假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以及入学、入队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集中开展少年儿童学生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二是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实践教育。制定落实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活动纳入课程安排,确保学生的志愿者服务、社区公益劳动等实践活动的时间;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的相互联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三是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和课程建设,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其重要的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做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使德育教育含盖学校所有学科教学、所有教育行为,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渗透德育中创新“五有”目标,即渗透德育有意识、制订计划有安排、备课本上有体现、课堂教学有落实、下课之后有效果;四是抓好一日常规检查评比,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作用,对学生的红领巾佩戴、环境区清扫、早读课读书、广播操规范等加大检查力度,严格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路队等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及时提醒督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是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认真抓好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心灵这项工作,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等渠道,通过组织主题征文、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营造浓郁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政的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人生追求和理想信念;六是做好少先队工作,加强中队基础建设,充分体现少先队活动的生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让少先队工作更能体现儿童特点,让少先队组织真正成为同学们向往的乐园,成长的家园。
创建xx市“和谐平安校园”工作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还需凝聚我校全体师生的心血和汗水,还需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我们将不断发扬“负重拼搏创一流,甘为人梯讲奉献”的拼搏精神,坚持“以德兴校、质量强校、全面发展”的原则,团结拼搏、敬业奉献、努力工作,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氛围,形成事事为创建,天天争创建,人人想创建的良好局面,为“和谐平安校园”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