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学习昆山推进跨越发展情况汇报
市党政代表团赴昆山考察结束后,我镇分别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镇村全体干部大会,并组织部分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围绕“学习昆山,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全面小康”的主题,结合我镇一季度的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学习昆山经验,精心组织二季度经济工业运行“双过半”,全力推进“十一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加快我镇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一、客观分析差距,科学汲取经验
昆山背靠大上海,素有“上海后花园”之称,区位优势明显,境外投资占绝大部分比重,属于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但是不可否认,昆山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依赖区位的优势,更多的是依靠领导班子在谋划经济大局、制定发展前景时的清晰思路、宽阔视野、科学理念和卓然胆识。昆山人依靠艰苦创业的志气、勇于创新的勇气、争先创优的锐气的“新昆山精神”,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昆山经验的精髓所在。
2005年,我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万元,人均GDP为*****元,而同年昆山市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相比之下,不难看出我们和昆山之间的实际差距,我们只有接受这种差距并客观分析差距存在的原因,找到自身的不足,有选择性地吸收消化并利用昆山成功的经验服务于我镇的经济工作,才能使我们提出的全面小康是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高水平小康。
二、切实解放思想,致力经济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镇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定位为年递增26%,比市平均增幅17%快50%,这个目标是我镇在认真分析自身实际情况之后得到的科学的数据。要达到这样一个速度,我镇必须以工业战线为主战场,实现工业经济“撑杆跳”。党委政府明确提出2006年我镇工业经济突出“快、大、优”,实现一二三四的目标,即:着力争取全镇每十天有一个规模项目开工建设,每天引进市外资金200万元,每天规模工业产值达*****万元,每天创利税40万元,并以[2006]1号文件形式把2006年工业经济奋斗目标分解到企业、项目、村(居),明确了挂帅人、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把措施细化到主要环节。
一季度我镇工业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项目开发形势喜人,但对照序时进度仍有差距,我们决心向昆山人一样,奋力进取,努力实施“双过半”。主要工作目标:实现全部工业产值11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5.7亿元,规模工业销售*****亿元,规模工业利润2750万元,项目投入工作量2.7亿元,财政收入2250万元,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主要工作举措:
1、广泛收集信息,突出招商引资,争取在利用外资上有新突破。
2、多管齐下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春节后农先会上我们重奖了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大户,充分调动了骨干企业多销售、多纳税的积极性,奋力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双过半”。
3、打造诚信政府,为项目投入创造宽松环境。当前,投资者所看重的不仅仅是区位优势等硬环境,而看重政府行政是不是规范,民风是不是淳朴,社会是不是安定等软环境。对此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客户资金到位后,三天内确保交地进场施工的承诺,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把服务的程序调到最简,把工作效率调到最高,把发展的政策放到最宽,打造平安*******,和谐*******,为招商引资、项目开发营造健康宽松的发展环境。
4、精心组织,紧密部署,严格考核,强势推进镇区建设,确保全年计划目标完成到位。
三、调整产业布局,注重和谐发展
2006年第一季度,我镇在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同时,继续秉承招商“选”资的精神,强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进行,注重绿色GDP的指标,着眼长远利益,将建设和谐*******的理念融汇到经济建设中来。在新开发项目投入领域,我镇提出了创造*******镇“主题经济”的工业模式,即:加大对化工设备、机械制造产业群和钢结构加工产业链等种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纺织、服装、皮革等轻工业产业的层次和水平,轻重工业并举。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增强区域竞争力,增加国民经济收入,保证*******经济的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