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在这一点上,我们从专业角度出发,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中国将要怎么发展?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面临着什么。
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的以后,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党并没有忘记当初的那个问题。下一步要怎么发展?要公平地和谐发展。
回顾我们富起来的这条建设道路,其实走得并没有当初想象中的那么完善。邓小平同志的“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的观点是深受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影响。“富起来”并不是一个财富转移的过程,而是一个财富创造的过程。也就说,我们的社会发展不应该是“让一部分人先穷一下,把钱交给另一部分人,让他们来富起来”,而是说所有的人的财富都不变,但是敢于改革、能够改革的人再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个人财富,同样也是社会的总体财富。
然而,事实上这样的发展模式是理想化了。除了财富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对财富转移,比如说灰黑色的“第一桶金”,最主要的是,在当时继续社会财富累积总值的状态下,国家制度是无法保证社会各个层次之间的距离不被GDP等等数据性财富指标来开距离。只是,站在现在提倡“社会公平”的角度看,之前的种种只能够说是小部分人的偏离,是改革的副产品。而且,我们也已经渐渐地充分意识到了,只有“效率优先”之后才可能“兼顾公平”。公平是一定部能够丢的。
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党和国家的决策层在当前物质基础积累相对稳定充分的情况下,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制度保证社会公平以求社会和谐,这是英明的;而且,我们相信之前的这些改革成就会对之后的发展起到坚实的奠基作用。所以说,“立足当前”才能“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