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思想汇报:教育是兴国之器,安邦之本(2)

2010-06-18 16:27

    两会上有代表提出,要实现教育公平,就要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为例鼓励优秀教师服务农村贫困地区,必须把教师逐步变成公务员。但我认为此举无疑加重了公务员,教师队伍以及全社会人才管理的负担,教师是教师,公务员是公务员,虽说同为人民服务,但不可“官师勾结”,不然,社会上业已存在的官家子弟进入重点学校的现象势必继续“蔓延”,虽然我在此并无刻意批判官场黑暗的意图。在此,我还想说,如果为了鼓励教师服务基层,那么,医生是不是也可以一并扩充进公务员队伍呢?

    当谈,教学质量的好坏,全社会的巨大压力给教师及其教学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但是,教师本身的素质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教师就是要教书、育人,课堂上应注意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的激情与乐趣,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达到了教书、育人;教真、育爱的真正目的,正如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所说——“教会学生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信息”。

    三、改革完善教育机制

    升学,特别是高考、成绩考核、重点班级、重点院校、重视外语、重理轻文……当前社会存在如此多的教育体制的弊端,这些都是造成学生们普遍素质单一与应试教育得以“肆虐”的“肥沃土壤”,或者说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滋长出来的“瘤子”,良性抑或恶性暂且不论。毋庸置疑的是它的确是造成学生们缺乏自主性,教师缺乏创新性,学校缺乏良性竞争,学术界缺乏生命与活力的重要原因。

两会中又代表建议,增加高考次数至一年三次,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我认为,一年三次的高考不可取,此举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据我所知,每年高考的管理、戒严,无论是从交通还是政府管制都给社会及各行业带来了压力,也给考生带来的压力,虽说是增加了考生被录取的几率,但无疑给考生心理,生理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担,再次是加大了招生的负担,引发不公平危机与秩序混乱。如果说一次考不好就有第二次、第三次,那么所有的考生是不是都能如愿以偿地进入理想中的大学?那么相应的每个大学是不是因此就都能招收到最符合条件的学生?如果是,人人得而上大学,那么竞争又何在?如果不是,那么此举是否与大力兴办高等院校殊途同归?那么又为何不把大笔的心思与精力放在高等院校的建设上面呢?毕竟高考失误的学生终究是少数。

    因此,综上所述,我认为当前中国教育弊端重重,还有许多不足与值得探讨完善的地方,要想实现由应试教育这个“大头”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不仅需要“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积极参与。我期待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一派生机!

  以上就是这个月以来我对两会对教育一点浅薄的看法,望党组织予以指正。

此致
   敬礼

 


2009年5月思想汇报:教育是兴国之器,安邦之本(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在市委党校秋季青干班学习的思想总结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