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弘扬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他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大力改进学风和文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反对奢侈浪费。这些都为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个政党需要不断地自省、自警、自励,通过不断加强作风建设,确保肌体健康,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迫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以自身的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振奋民心,攻难克坚,为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而扎实奋斗、不懈奋斗。重视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还是在激情奔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都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从1929年古田会议提出要解决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不良作风问题,到延安整风;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要始终做到“两个务必”,到改革开放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强调党的作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从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作风建设贯穿党成长壮大的全过程。可以说,我们党之所以历尽曲折而不断胜利、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靠始终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带头人,肩负着谋发展、促和谐的重任。其作风问题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否落到实处。在现实生活中,少数领导干部或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或违背规律、盲目蛮干,或只看眼前、不顾长远,或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这些都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格格不入。个别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不实,不仅难以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带头人,还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甚至激化了社会矛盾,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些都迫切要求我们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上,而且体现在党的作风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作风上。领导干部作风好不好,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有较高的执政能力、是否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党在八十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重要的政治优势,是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我们党才能更好地提高执政能力,永葆先进性。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是维护党在人民群众心中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群众如何看待党,对党组织信任不信任,常常是通过身边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来作出判断的。领导干部作风好,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会更加增强,党群关系就会更加紧密,人民群众就会更加坚定不移地跟党走;领导干部作风不好,就必然脱离群众,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甚至会影响党群关系。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作风建设,通过自己良好的作风凝聚人心,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到党的周围。
做好反腐倡廉工作,要求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反腐败斗争的经验证明,尽管不同的腐败分子性质有所不同,有的是革命意志衰退了,有的走到邪路上去了,有的甚至堕落成为社会的蛀虫和罪犯,但几乎所有违纪违法的领导干部都是从作风上出问题开始的。一旦作风上放松了要求,就会降低甚至丧失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坚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是反腐倡廉的重要基础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