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2)

2010-06-18 02:48

  (3)五个具体要求,也就是“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当今世界发展实践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然而,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必然有所不同,“五大”统筹就是我国遵循这一普遍规律的具体要求。就是在城乡发展关系上,既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又要突出解决好城乡的二元结构,尤其是“三农”问题;在区域发展关系上,既要鼓励较发达地区的继续发展,又要积极促使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上,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加快改变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既要注重人的发展,又要保持生态文明;在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关系上,既要立足国内发展,又要加快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简单地说,科学发展观就是“让大家都发展,让大家都和谐发展,让大家都能持续发展下去。”

  三、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增强用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实践的自觉性

  结合乡镇工作,特别是我们**工作的实际,我觉得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先发和后发的关系,实现有序发展。一要正确定位发展。我们是山区乡,一产始终不能丢,不能一提工业强乡就舍本取末,盲目在山沟沟里搞大企业,梦想着使多数农民就地向二产转移,而要一以贯之地重视一产。在现阶段,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气候优势和现有的产业基础优势,抓好生态反季节高山蔬菜和毛竹产业的发展。二产,重点要发展竹加工产业,因为该产业有一定的基础,也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当然,从长远看,也要适应国家宏观产业引导的要求,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多发展资源消耗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三产,重点是要开发生态旅游。先要搞规划,把全乡可供开发的特色资源整合起来,然后对外招商引进业主投资。二要科学实施村庄建设。我们提出的“四个一批”,就体现了先建与后建的关系,把条件成熟的先进行旧村改造,把条件不成熟的放慢一步。三要有序引导下山移民。尊重农民的意愿,让那些搬下来后能稳得住、富得起的先下来,而让那些对土地依附程度较高的农民放在第二步来考虑。四要合理安排建设项目。一方面要考虑到项目本身就是一种紧缺资源,数量有限,要按急需程度科学分配,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实施的能力,实施能力强的先安排,实施能力差的后安排。

  (二)正确处理提质和扩量的关系,实现有效发展。做功要做有用功,吃力不讨好的事不要去傻干。发展也是一样,我们所需要的是有效益的发展,不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发展农业都是一样。引进企业,需要的是高税收的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大的企业。在扶持老企业搞技改扩大规模和引进新企业的关系上,也要考虑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度。否则,可能会舍本取末。农业产业,要依托现代农业技术,认真做好“以工带农,以贸促农,以养补农”三篇文章,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农产品销路,从而提高农产品的比较效益。如**的高山蔬菜,通过品牌化、基地化、绿色化发展,就可以比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单价高。此外,在村庄示范整治上,也有一个提质扩量的关系。我们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多铺点,全面开花搞整治,而是要搞一个象样一个,更加注重整治的质量,要突出重点搞一、二个示范点。

  (三)、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实现有度发展。要牢固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做到“二克服”、“二不吃”:一是克服功利主义,不吃“子孙饭”。当干部要有政绩,但这政绩决不是不计后果的政绩,决不是对资源“掠夺性”消耗的政绩,不能急功近利。如水电资源的开发,森林资源的开发,土地资源的开发,都有一个度的问题,都有一个合理利用的问题。对于小水电开发,如果现在没有财力实现最佳开发方案,那就先预留,等条件成熟再来开发。对于森林资源利用,作为山区的农民,既要“靠山吃山”,但又不能仅靠山吃山,而是既要向山索取,又要对山给予,使子孙后代也能有“山”可靠。另外,**乡山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紧缺,一定要用在刀口上,不能图一时的绳头小利,使土地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克服“本土主义”,不吃“公家饭”。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果仅仅考虑**自己的生活和发展,我们可以在下游办一些污染企业,但是这样做就对不起下游的群众,就不是大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因此,作为源头地区,我们坚决拒绝办有污染的企业,尤其是水是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

乡镇干部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青年团员学习吴大观心得体会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