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2)

2010-06-18 00:5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又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应当看到,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支撑;建立健全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社会福利协调机制、社会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也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智力支持。在新的条件下,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形成社会活力与效率勃发、公平与正义彰显、求真与务实并举的和谐社会格局,激励和增强全社会的开拓精神与创新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爱护、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先进文化都是必不可少和大有可为的。
  三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自觉发挥先进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作用,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其目的在于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同时也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最近几年,我们山西始终将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放在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上,以不断发挥文化所具有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的作用。正是基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性质和特点、地位和作用、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与把握,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才更加迸发了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着力在发掘和弘扬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进行了开拓性的尝试和创造性的探索,并获得了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是丰硕的成果。
  山西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长期的历史积累和伟大的革命实践,赋予这块土地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昂扬的文化精神,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现代群众文化与革命文物的荟萃地。面对如此富饶的文化资源,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尽早、尽快、尽好地以开拓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精神优势与经济优势。
  我们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积极发掘文化优势,努力形成文化强势,不断开创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华夏文明看山西”大型系列展演活动、平遥国际摄影节和摄影精品巡回展、山西古代壁画精品展等盛大的文化节日,《立秋》(话剧)、《一把酸枣》(舞剧)、《华夏之根》(民族交响乐)、《八路军》(电视连续剧)、《暖春》(电影)、《刘胡兰》(电视政论片)、《晋南》(电视专题片)等精品剧目的创作和演播,对确认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具有重要价值的晋文化与尧文化的考古与发掘,对晋商、北朝、古代文明、五台山佛教、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新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专题专项研究等,已初步塑造了山西的文化形象,显示了山西的巨大文化潜力和文化前景。所有这些,正是我们以文化的力量构建和谐山西的实际举措。

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心得体会(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学习江泽民文选意义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