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好会议精神是全省的重要政治任务,各级党委要认真抓好落实。当前,云南省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总体是相适应的,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不牢固;一些党员干部学风不正,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到位,对上级决策部署执行不力;一些领导班子内耗严重,形不成团结干事的合力;一些党员干部综合素质不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不强;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一些地方党的领导和党的工作不到位,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滞后,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不广,还有一些党员空白村;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干部管理不严、教育不够、监督不力,带病提拔、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少数党员以权谋私、生活腐化,败坏了党的形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党的先进性就不可能真正得到体现,党的执政地位就会受到严峻挑战,各级党组织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不能成为全省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望就难以实现。
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抓紧解决云南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始终使全省各级党组织成为云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云南省党的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基本内容的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内容的党领导的事业,是党实现执政使命的伟大事业。党的建设与党领导的事业,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两张皮、两分离”,必须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必须深刻认识到,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党领导的事业的成败。实践证明,凡是党的建设抓得好的地方,党领导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党领导的事业发展得好的地方,说明这个地方党的建设抓得好。反之,凡是党的建设抓得不好的地方,党领导的事业就发展缓慢甚至倒退;党领导的事业发展不好的地方,说明这个地方党的建设抓得不好。因此,没有党的建设的不断加强和改进,就没有党领导的事业健康发展,就没有全省各族群众的总体小康,就没有富民强省的美好前景。必须深刻认识到,党领导的事业发展成就是党的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党的建设成果,最终体现在党领导的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成果上,体现在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体现在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上。没有党领导的事业的蓬勃发展,党的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党领导的事业发展状况,集中反映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经济发展的成效是党抓物质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各级党组织领导经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政治发展的成效是党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凝聚力量致力于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各级党组织领导政治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文化发展的成效是党提高各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各级党组织领导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社会发展的成效是党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各级党组织领导社会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成效是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走科学发展道路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各级党组织领导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尺。离开党领导的事业抽象地抓党的建设,党的建设就是无的放矢;撇开党的建设片面地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就必然因失去坚强的领导核心而难以推进。因此,党的建设与党领导的事业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辩证统一于云南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必须紧密结合、同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