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完善的功能是现代城市的标志。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要牢牢抓住城市功能这个根本,不断提升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力。加大力度建设回竹路等市政主干道。优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加快建设一批停车场(位),充分挖掘和利用地下空间潜力,规划落实小区建设停车场预案,按照“十一五”期间新建公共停车场(位)2000个的要求,着力解决行车难和停车难问题。扎实推进“净化大地、美化家园”活动,新建镇乡垃圾中转站5座,完善三级垃圾处理网络,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加快建设融山、水、城为一体,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市。引绿入城,加快建设和改造跃龙山公园、徐霞客公园、南门防洪景观工程建设和杜鹃山人行游步建设,加强集中绿地建设,合理配置公园和广场,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开放式绿化格局,力争人均公绿面积达到18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按照科学有序、协调高效的要求,着力构建城市环卫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城市环卫动态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城区物流有序度、环卫清洁度、街容美化度和设施完善度。不断巩固“两城联创”工作成果,在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县城的基础上,为省示范文明县城的创建成功作出应有的贡献。
3、充分发挥土地储备平台作用,努力扩大城市建设资金融资规模。
进一步整合盘活已收储土地资源,建立健全储备土地资源库,建立储备土地资源资料档案目录。新增收储土地800亩,计划推出土地250亩~300亩。充分发挥储备土地资源的融资平台作用,积极采取项目包装等手段,加强“政银”合作,加强城市建设项目与财政性资金、信贷资金的衔接和引导工作,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的支持。目前,国家开发银行已在我县建立办事处,我们要谋划一批事关全县发展后劲,提升城市功能、推进产业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重大项目,以及带动性强、关联度大、附加值高、辐射能力强的生产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立项,确保城市建设资金的需要。
4、进一步培育健全房地产市场机制,稳定发展我县房地产业。
加强房地产行业管理,积极开展房地产市场调研,出台商品房预测绘成果备案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商品房预测绘成果说明会。充分掌握房地产市场信息,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发布体系。加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把好房地产土地投入闸门。根据我县的房地产市场供需状况,科学合理制订土地出让计划,区分近期、中期和长期计划,区分地域级差类别,有计划地推出土地,稳定我县房地产市场价格,有效遏制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未来二年,测算房地产市场可推出房源近5000套,基本可以满足居民的购房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构建以商品住房为主体、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为补充“三位一体”的城镇住房供应保障体系,坚持以货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为辅的廉租住房保障方式,扩大廉租住房制度实施覆盖面和受益面,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实现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廉租住房“应保尽保”。继续贯彻落实“国六条”精神,确保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增强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应,切实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困难。
5、不断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力度,推进建筑业又好又快发展。
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监督执法,形成以建筑业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为抓手,积极开展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整合现有分散的信息资源,完善工程建设全过程监管信息”的建筑市场动态管理模式,建立企业、人员、项目数据库,通过分阶段的监控及时掌握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提高建筑业监管水平和行政管理效率。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制度,对企业和项目实施分类指导,分类监管,严格实行信用与市场准入、清出联动。积极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和承包履约担保制度,提高保障能力,认真做好“双清欠”工作。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促进质量安全监管关口前移、责任上移、重心下移。健全质量安全规章制度和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建设主体质量安全责任,继续大力开展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加大施工现场质量和安全监管力度,做好季节性自然灾害预防工作。大力发展推广建筑节能产品,严格落实建筑节能各个环节监管。进一步规范勘察设计市场,强化勘察设计质量管理,施工图审查率达100,确保工程质量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