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技发展规划(3)
2010-06-18 02:15
具体目标:
1、科技进步因素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4%到2010年达到50%。
2、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大力支持自主创新的成果,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使农业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共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全面提升我市的工业技术水平。
3、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年工业增加值在*年基础上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68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78?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4、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重点项目25项,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新增80种,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形成4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到2010年,市本级科技三项费占当年市财政预算总支出的比例由目前的0?5%增长到1?5%。
6、到2008年创建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7、“*”期间,年专利申请量进入全省前5名,专利申请量增长幅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限额以上企业全部消除零专利,培育3—5家年专利申请量过百家企业。
8、综合提高社会发展领域的整体科技水平。到2010年,科技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取得新的进展。
三、支撑重点领域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力度,实现农业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使主导农产品、畜牧产品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强有力的农业科技保障体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技术培训。努力实现农业信息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
1、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化整合现有农业科研资源队伍,以中国棉花研究所、安阳工学院、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阳市蔬菜研究所、安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为依托组建农业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成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健全和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完善、服务、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作用,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引进技术和自主研究相结合,组织科技力量联合攻关,以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目标,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开展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畜禽新品种改良利用,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安全技术,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动植物重大病虫害与疫病的监测与控制技术、农业标准化技术等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力争培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系10个,签约实施“市院合作”重点项目20项,引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100项。农业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着力培育县域优势产业。加强星火计划的实施,在我市不同地域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和扶持汤阴县食用菌、滑县优质小麦、林州中草药、内黄县优质小杂果、龙安区龙泉花卉等一批区域优势产业;选择以健丰饼业、华龙面粉集团、金星啤酒、星河植物油厂、滑丰种业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通过企业诊断和全面策划,把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工艺等移植到企业中去,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对农民的辐射带动能力。到2010年,在全市建立2个区域性主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5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5个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开发20个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市科技发展规划(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