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研究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对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力度,专业技术人员集中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自主教育和培训。强化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及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努力造就一支热爱党务工作、熟悉生产经营、政治理论强的复合型党务工作者队伍。
(六)抓好农村基层主职干部的教育培训。对农村基层主职干部的培训,以理想信念、党性党风党纪、群众路线、政策法规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等为重点,多形式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每年培训2期200人,到2010年对全县农村基层主职干部普遍培训一次。
(七)抓好干部的学历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学历、学位的管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干部学历教育培训,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干部通过各种渠道参加学历教育。到2010年,全县干部队伍中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必须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
四、工作措施
(一)完善培训体系,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⑴逐步推行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度,各级各类干部在一个学习周期(五年)内,由组织人事部门安排或认可的各类在职教育、培训和学习,统一实行学分制管理,组织人事部门对照培训(调训)计划和结业证书等相关证件进行验证后认定学分,并定期通报。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制度,把干部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党性锻炼、历次考试考核等情况归入个人培训档案,并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依据。⑵规范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和督学制度,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在职学习的要求,坚持上岗先培训和“逢提必考、逢进必考”的原则,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作为选拔任用干部必要条件。⑶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审批和备案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办班的要求,坚持先申报,后办班。各部门、各单位举办的各类干部培训班、研讨班,归口组织、人事部门批准和管理,避免多头、重复抽调学员参训,杜绝“乱收费、乱办班、乱发证”等现象。
(二)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党校是干部培训轮训的主阵地,按照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培养良好学风,使党校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充分利用县农广校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不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三)改善师资结构,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计划地通过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重视中青年教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选派年轻教师进修深造,提高教学管理和文化水平。组织教师深入基层和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调研。党校对县委、县人民政府安排的重大科研课题要组织力量攻关,要加强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党校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发挥兼职理论辅导员的作用,逐步建立起一支政治坚定、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教育培训专(兼)职师资队伍。
(四)运用网络信息,丰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积极学习和借鉴现代教育培训方法,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学员的参与程度,注重能力的培养。积极采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等手段,发展远程教育网络。
(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对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要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设立干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各单位干部教育培训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相应的渠道中列支。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