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强化廉洁自律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利益观是人们对名节、利欲的看法和态度。“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一些领导干部腐化堕落,说明仍有个别领导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通过主题教育活动,使各级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当个人利益与名节发生矛盾时,正确把握自己。一是淡泊名利,防止个人至上,盲目攀比。在名利得失面前,一定要看得开,想得通,拿得起,放得下,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始终保持廉洁本色。二是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时刻做到自省、自重、自警、自励,保持一颗平常心,在面对诱惑之时泰然处之,一尘不染。三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省分行党委“八项规定”,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管好自己、家属子女和下属工作人员,防范他人利用与自己的关系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方法和步骤
(一)活动时间:主题教育活动自2008年5月20日开始,至11月底结束。
(二)方法和步骤:各级行要把主题教育活动与案件专项综合治理活动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主题教育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积极准备,学习提高。(5月20日至7月31日)
各级行要结合案件专项治理活动,立足本行实际,进行主题教育动员,明确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制定主题教育活动方案;成立主题教育活动领导组织;细化主题教育活动计划;进行主题教育动员;党委班子成员要安排一定时间集中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不得少于3次。学习阶段每人要形成2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1篇。二级分行主要负责人的学习心得体会报省分行纪委(监察室)。
在组织学习中,坚持以自学为主,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确保学习内容、时间、人员、效果四落实,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主题教育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坚定政治信念,增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坚定性;进一步强化拒腐防变意识,在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为查摆整改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学习的主要篇目有:1、《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2、《贺国强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4、《项俊波行长在总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5、《韩仲琦副行长在总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6、《张健同志在收听收看总行强化内控管理全员防范案件专项治理活动动员视频会上的讲话》;7、《张健同志在全省农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8、《陈勇同志在全省农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9、《中国农业银行反腐倡廉教育培训教材》案例选编;10、《王雪冰、王治业等违法违纪案件通报》等学习资料。
第二阶段,自查剖析,民主评议。(8月1日至9月30日)
此阶段是主题教育活动的重点阶段。在搞好学习的基础上,各级行领导干部有针对性的对以下内容进行自查剖析:是否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落实了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是否认真落实了总、分行一系列规章制度;是否存在滥用权力现象;是否牢固树立了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对思想作风、经营作风、工作作风、执行力、管控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挖细查。通过自查剖析,使领导干部认识到“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进一步强化廉政勤政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各级行党委要根据每个领导干部自查剖析的结果,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点问题、指方向、提要求;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民主评议,进一步揭示问题,查找差距,确定下步整改方向。要严格履行民主评议程序,防止走过场。评议在以下范围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