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县域经济工作要点(2)

2010-06-17 23:57

(三)以项目带动为突破口,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激活各类投资主体,催化生产要素聚集整合,拉动投资增长。一是强化项目意识。牢固树立“项目是资源、项目是机会、项目是发展”的观念,形成人人关注项目、人人支持项目、人人促成项目的良好氛围。二是切实做好项目的衔接工作。准确把握国家扶持发展的政策导向和产业市场发展趋势,做好项目的谋划和包装,超前储备一批市场潜力大、吸引投资强、产业链条长的项目;着力推介一批精品项目和特色项目;切实抓好产业类竞争性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基础类政策性项目的申报争取;不断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实施和管理,充分发挥好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努力形成系统的、动态的、多途径、宽领域、多元化的项目投资格局。三是把项目做细做实,在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实现新突破。围绕县情,重点在工业和产业的延伸上下功夫,抓好大乌苏沟铁矿综合开发、丽水尾矿沙处理二期工程、阀门工业园建设、滦河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金风电控扩能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及时解决项目在推进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全县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全县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四是以项目作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把握“十一五”期间国家资金走向,积极推进城乡电网改造、通讯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以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为重点,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大矿产企业的治污力度,取得项目建设、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统一的综合效益。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为我县经济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要严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问题;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服务水平,行政审批中心要加大工作力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加大纠查力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快公共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坚持市场运作为主、政府和社会投入为辅的原则,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继续深化企业、农村经济体制等改革,破除体制障碍,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创新方式,拓展领域,提高开放规模和水平。进一步强化大开放意识,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努力打造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重点围绕资源、农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招商,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活动,不断拓宽招商渠道,扩大开放领域,加大跑办力度,对列入国家、省、市“十一五”规划盘子的抓紧实施,没有列入规划的积极争取,力争早日签约或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加强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按照“着眼长远、适度超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上档提升”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园林城市创建力度,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城建方面:完成《县城总体规划》调整、《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加快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县城集贸市场改造工程,抓好县城中心广场及周边建设项目;抓好景怡小区、世纪新城小区、康居园小区续建工程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和阀门厂工业园区、红源果业新厂建设项目等公建项目;进一步抓好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交通方面:重点抓好韩郭线公路建设,力争5月31日前完成路基工程,10月份全线竣工通车;完成步滦线太平庄至滦平县界,全长8.5公里公路建设;完成76.4公里通村水泥路工程。电力方面:完成兴洲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筹建中关110千伏变电站、城南110千伏变电站、章吉营35千伏变电站,筹建韩麻营至章吉营13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以及其他线路改造工程。小城镇建设:按照建制镇、有条件乡率先发展要求,立足区位、资源优势,采取多元化投资、多元化经营方式,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加快全县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文明生态村建设:在巩固首批36个文明生态示范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建设和完善,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006年县域经济工作要点(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2006年市工业经济工作打算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