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边开放不断提升,区域合作有新拓展。崇左积极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和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多区域合作,开放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沿线上规划了崇左市城市工业区、中越(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等园区,努力打造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投资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特别是与越南的全方位合作,全面开展在交通、农业、口岸、跨境旅游、对外投资、跨境合作区、商贸物流、资源开发等产业合作开发与相互投资。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边境经济合作区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崇左火电厂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深入;组织参加东盟各国投资合作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派出代表团赴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交流洽谈项目,进一步密切了与东盟各国的联系,2006—200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47.8%。2008年全市外贸进出口额15.99亿美元,增长72.6%;增速排名全区第一;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占广西的80%;对越出口占广西的将近50%;我市列入广西外贸出口额前50强的企业有11家。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甘蔗、蔬菜、水果、畜禽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木薯、剑麻、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品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形成,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龙眼、辣椒、瘦肉型猪、优质肉牛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已初具规模。畜牧水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绩;生态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速生丰产林建设稳步推进。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75亿元,增长6%。水产品总产量4.65万吨,增长3.58%;肉类总产量10.84万吨,增长5.3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18个试点村正在抓紧建设中,农村道路、水利、电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中心城市雏形逐步形成。按照“六年见新城”目标要求,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市行政中心、市政广场、友谊大道、公务员住宅小区、城南区13条市政道路、旧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丽江水厂扩建工程、江南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已投入使用;壮族博物馆、文化长廊、城市工业区等一批项目投入建设;新建市人民医院、市职业技术学校等项目加快建设。部分中区直、市直部门办公楼竣工使用。房地产规模不断扩大。城南区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加快。2008年城镇化水平为31.5%,比2005年提高9.5个百分点。。
(二)基本经验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探索符合市情的发展路子。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对市情的把握,提出“富裕崇左、文化崇左、生态崇左、平安崇左”发展战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三百亿工程,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发展思路的基础上,2007年提出“一道、二区和三基地”,即“一道”,指构建对接东盟交通物流大通道,“二区”,指壮大全国糖蔗核心主产区、南国边关风景名胜旅游区,“三基地”,指建设全国重要的制糖工业基地、锰加工业基地和中越边境贸易加工基地。2008年又提出了“一区两园三基地“(即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重点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经济工作重点,今年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重民生、促发展”的总方针,积极实施“项目年、民生年、绩效年”,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