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深化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市区德育大会精神为主线,积极组织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团组织“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功能。积极倡导各校团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意义突出、成效明显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环保实践、科技实践、尊老敬老等活动中了解自然、参与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深入开展18岁成人仪式系列教育活动,以颁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活动为契机,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把握契机,拓展品牌工程。各协作片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敏锐把握机会,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如围绕“学雷锋月”、“五四青年节”、国庆、“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继续深化“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社会调查、主题团队会、知识竞赛、英语论坛等形式使文明礼仪知识深入人心。通过正面教育引导,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对有突出教育意义的活动团工委及时进行全区推广。
(4)坚持和发展社区教育。各基层团委(团总支)要广泛参与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体系共建工作,继续做好中学生到社区报到的衔接工作,保证渠道畅通。挖掘和利用社区中的有效教育资源,以公益性活动为载体,以社区青少年活动基地为依托,开展青少年实践教育活动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果、有总结。建立青少年社区参与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学校评价和社区评价的统一。
4、继续坚持团校、党校教育的导向性,发挥党团校的思想教育重要载体作用,提高学生对党团组织的认识,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团校教育是面对中学生的一种团前教育、团员意识教育形式。通过团校教育,使全体中学生都能了解团的基本知识,将“争章”与“推优”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团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重视首批团员发展和团支部的建立,积极引导学生“迈出青春第一步”。团校应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初中校要进一步完善“团队衔接”工作,确保中小学团队工作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党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战场之一。通过党校教育,帮助党校学员了解党的基本知识,与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公民教育结合起来,按照中学生业余党校的评选标准做到党校办学有固定的场地、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有社会实践,成立党课学习小组,不断扩大党校的覆盖面,积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有条件的高中校要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党校形式,深化和创新党校管理体制,推动党校的规范化建设。与此同时学校团组织要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管理与指导,确保发展思路和教育思想的统一。2006年团工委将做好第五期中学生业余党校的总结工作,着力办好以“党旗指引青春”为主题的第六期中学生业余党校,充分发挥党校在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为中学生成长成才奠定思想基础。
5、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共青团教育活动中,推进“阳光心语行动”,完善和拓展共青团工作的内涵。
随着时代发展,青少年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众多社会压力悄然影响着青少年心理状况,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团员青年作为先进青年代表,其心理状况必然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因此,保障青年团员心理健康成为各级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团组织应采取积极手段,在掌握本校青年团员心理问题现状和特点,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团市委“阳光心语行动”示范校活动,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将有效经验及时推广。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对策,如成立心理活动小组、设立心理咨询室、开办心理健康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素质拓展训练等方式,增强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切实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