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第五组:
1、张扬科学的精神,形成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索求新、创造发明的精神,树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正确态度。
2、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第六组: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六、习作教学计划
1、作文总目标: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读后感等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2、训练重点:
①注重方法的指导,按要求训练。
②教给学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于习作的作用。
③指导学生参加语文社会实践活动。
④用参观、外出旅游等形式,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⑤借助电教手段或图画,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以便养成观察的习惯。
⑥规范训练学生习作时的内容。
⑦严格抓好每一个环节,从字、词等基础下手。
3、习作教学措施:强化学生的习作意识,加强习作形式的指导,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风,习作交流和评价,重在鼓励。
4、具体安排:
周次
内容
目标
指导重点
3
《难忘的第一次》 / 写有所感触的事物 / 《假文盲》
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或事物的特点,写出从中获得的启示或感悟;观察漫画,把作者的意图和自己的想法写下来,题目自定。
引导“写清楚事情的经历”“写出事物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悟”等方面
5
民风民俗
介绍说明文
一要民俗特点突出,二要内容具体,三要语句通顺。
回顾从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结合自己的选材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凸现所写民俗的特点。
7
《我的理想》
突出习作主题本身具有的教育价值,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9
写一件关于自我保护的事 / 《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
学会生存的本领,有条理地写出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或者写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后的感想。
读后感,重在有感,重在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语言真实自然,避免表决心式的感想。
11
自由习作
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写人: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
13
临别赠言
根据他们的特点,把自己的希望和祝愿组织成美好的毕业赠言送给对方。
体现师生、同学间纯真美好的情谊。
七、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才。
2、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