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犯法的心理原由分析与钻研(3)

2012-11-01 21:09

  (5)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1种对于事物所作的反映跟当事人的意愿或者多数人的反映正好相反的1种心理现象。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迫切地希望挣脱家长、老师的管制。为了表现自己已经经成熟以及独立,或者耽心他人疏忽自己的存在,他们时常会用抗衡性的言行以及立场来突出自我以及肯定自我,对于任何事物都持批评立场,这就是在大学生阶段常见的逆反心理。其表现有多种,如:对于正面传扬作反面思索、对于不良偏向发生情感认同、对于思惟教育、遵章守纪请求的消极招架或者否定、对于学校以及老师教授教养及行径的偏激评判、对于成人以及家长的抵牾情绪的显著增强、对于异性的盲目信任及亲近感增强、对于内心世界的关闭、对于社会请求的矛盾立场、对于社会与家庭的寒漠等等。逆反心理约束着大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铺、使良多学生误进歧途,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以及其他消极后果。有良多大学生就是因为逆反心理的驱使而走上背法犯法道路的。

  2、大学生犯法心理特色

  (1)思惟幼稚,感情用事。大学生既是生理成熟的首要阶段,又是人生观、价值观构成的首要阶段,更是心理成熟的关键期。有些学生当然考取了大学,成为了大学生,但由于当代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二0世纪八0年代末九0年代初诞生的,且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多溺爱,其性情多任性。正如美国犯法学家戈夫指出的:“家庭在青少年犯法中扮演关键角色是在对于越轨行径钻研中最注视以及最往往重复的发现。”{二}对于于1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性情孤僻、性格粗卤、暴躁,步进大学后表现出种种不适应。由于缺乏生活经历、交去经验,而自尊心又过强,在与老师以及同窗的交去中遭到挫折后,便归避与人交去,以至陷进无故的自我封闭当中,构成多疑、自卑、敏感的性情。在解决1些人际冲突纠纷时,去去感情用事,采纳偏激的,极端的暴力方式解决题目,从不计后果。如南京某高校体育系的1男生与女友望片子,不慎与1社会青年产生争执,在工作职员劝阻下,片子开始后争执停息。可散场时,因女友报怨他身为体育系的却不能维护自己而1时性起,1脚将对于方踢成重伤,险些残废。

  (2)心存侥幸,挺而走险。侥幸心理,就是疏忽事物自身的性质,背违事物发铺的本色规律,背抗那些为了保护事物发铺而制订的规则,想依据自己的需要或者者好恶来行事便可以使事物按着自己的愿瞅发铺,直至取患上自己希望的结果。侥幸心理就是企图通过无心偶然的原由往取患上胜利或者防止劫难,成为了许良多多失败、悲惨生活,乃至背法犯法的罪魁祸首。有些学生明明懂患上那样做是背法犯法的,但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地走上了险路。像包头市的女大学生柴某,就属于这类类型,自己学的就是法律,知法懂法,但恰恰就不会守法,在债主上门不断逼债、父亲不翼而飞时,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绑架幼童,因1念之差由大学生变为了绑匪。道德不是靠灌注贯注的,道德是靠家长身体力行的,是靠自己的行径教育给孩子的。假设成人世界都奉行的是弱肉强食、欺诈勒索,你又凭什么请求孩子温良恭俭让呢?{三}

  (3)心理迷乱,成心突发。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渐熟期,自控能力较弱,易冲动。加之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势日益严重,良多大学生的自我预期值开始降落。他们再也不具备往日身为“社会精英”的骄傲,而是对于前程布满渺茫,这就使他们极易发生消极颓丧心理,导致心理迷乱,情绪失控而突发犯法成心。大学生犯法1般很少有事先充沛的考虑以及酝酿进程,去去只是遭到某种影响或者不良刺激,1时心血来潮,立刻萌发犯法用意,从而突发犯法,且行径时随心所欲,完整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同时犯法手腕绚烂,极易酿成恶性犯法。如某高校1位来自山区的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大学3年级时恋上了1位城市姑娘,但又不敢表白,心理10分孤独抑郁,有时姑娘对于他很寻常的言笑,都会令他兴趣勃勃或者垂头丧气。当这位学生终究鼓起勇气向该女生表白,受到婉言拒尽后,竟然1气之下杀害了对于方。

大学生犯法的心理原由分析与钻研(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行政处分法中简易程序的若干题目浅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