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3人损害债权制度之构建(4)
2012-11-01 21:10
5、第3人损害债权的责任形势
当第3人的行径使债权人遭遇侵害,而债务人对于侵害的产生没有毛病时形成第3人的单独责任。如第3人直接损害标的物造成标的物的毁损灭失或者直接实行对于债务人的人身强迫等。在这类情况下,发生代偿哀求权题目,即债务人因不可回责于己的事由而被罢黜了义务时,债权人可哀求债务人让与其对于第3人享有的侵害赔偿哀求权,第3人不患上以债务人已经罢黜了施行义务而抗辩。但该制度在第3人并未给债务人造成侵害时其实不足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而应树立起损害债权制度,并赋与债权人向第3人提出哀求的权力。
第3人以及债务人的连带责任,即当债务人与第3人恶意通谋共同造成对于债权人的损失机,他们的共同的意思联系使其行径已经形成1个损害债权人债权的总体行径,应向债权人负连带责任。
6、我国第3人损害债权制度之定位
第3人损害债权制度从理论上说是法律在补偿债权人所受侵害与保持社会经济活动及竞争秩序正常之间寻觅1个平衡点。它在对于传统的契约相对于于性理论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在探索本身制度的价值取向题目,是法律在保证债权人正当权益以及赋与合同瓜葛外第3人义务之间做出的选择。
第3人损害债权制度理当仅作为1种辅助性的法律制度而存在,即当合同责任制度不能有效地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不能依据合同向第3人提出哀求以及诉讼时,才应依据损害债权制度提出哀求。假设债权人可以依据合同直接向债务人提出哀求,同时通过债务人实际施行债务或者承担其他的背约责任足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则债权人并无必要向第3人另行请求侵权侵害赔偿。固然,这其实不象征着第3人的分歧法行径在法律上不应遭到任何制裁,因为事实上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施行责任之后,可以向第3人追偿。同时假设债权人从债务人处获取赔偿后向第3人请求赔偿,将可能形成不当患上利,于是,此时债权人并无必要提起损害债权的诉讼。
参考文献:
[一]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二000
[二]王利明:侵权行径法回责原则钻研[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二
[三]王利明:背约责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
[四]王利明:民商法钻研(第3辑)[C].北京:法律出版社,一九九九
论第3人损害债权制度之构建(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