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坝大库是我国大江大河长治久安的工程性保障措施(4)
1970-01-01 08:00
三峡大坝建好后有可能保证下游枯水期流量不低于5000 m3/s,这样有利于下游的航运安全和最大效益,保障生态安全。
水库蓄不满水在我国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的确缺少骨干水库和梯级水库调节能力有局限,另一方面水库不敢蓄水是当前的最大问题,洪水难以资源化。保障大江大河安全与给予洪水出路结合,尽可能充分利用资源洪水。
跨流域调水与国际河流开发利用、减少入海径流“洪水资源化”通过建立高坝大库容达到这一目的,通过工程措施应对气候异常“超标准洪水”,结合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汛期前后“电调”严格服从于“水调”,达到大江大河的长治久安提供工程性保障措施。
建立国家级的流域水库联蓄群调管理体制和机制,全国一盘棋,以流域为单元统一水量蓄水机制与发电用水有机结合的体系。
以流域单元的水库联合调度系统的建设,使全国大型水利工程、骨干控制性工程、阶梯开发水库等成为一个调度整体,优化防洪抗旱、水量调度或水沙调控体系,建立与完善电力调度系统,优化电调与水调发挥最佳的协调关系。
在考虑我国未来二十年经济的发展和技术上可行,建设高坝大库的基本条件逐步成熟,高坝大库容将极大有利于防大洪、防凌,拦沙与多库调水调沙,发电,特别是洪水资源化成为可能。
高坝大库是我国大江大河长治久安的工程性保障措施(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