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亭乡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培肥对策

2012-08-26 22:31

  摘要对东亭乡耕地土壤肥力状况及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培肥的对策,以期为东亭乡改善土壤状况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壤肥力;现状;培肥对策;安徽广德;东亭乡
  
  东亭乡位于广德县城东部偏南方向,与浙江省安吉县毗邻,全乡耕地面积4 667 hm2,其中水田1 333 hm2,土壤类型主要有黄红壤、潴育型水稻土、侧漂型水稻土等。其中,水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28.6%以上,中低产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
  1土壤肥力现状
  1.1土壤肥力水平不高,养分含量不平衡
  据调查,由于该乡耕地土壤成土母质原因,加之传统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只用不养,致使养分失衡,大部分土壤处于中等和中等偏下水平位置。据统计,土壤有机质中等水平约占总面积95%,含氮占98%,速效磷占7.41%,速效钾占7.14%,速效磷五级水平占主导地位,速效钾四级和五级水平普遍,土壤有效磷较第2次土壤普查时有所提高,但土壤缺磷现象仍然较明显;同时,土壤钾素较第2次土壤普查时有所下降,缺钾素呈加重趋势。土壤肥力依然存在“少氮、缺磷、钾不足”的状况[1]。
  1.2土壤障碍因素多,中低产田比重大
  耕地土壤大部分处于丘陵岗地、坡地、冲谷地。台田、畈田居多。主要是有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黄泥田、白浆田等。耕地等差大,因土壤母质、土壤地形地貌、人为耕种等因素影响,土壤潜育型化、漂洗型化、淀积型化、冷浸型等障碍因素为主体中低产田约占总耕地面积的60%。尤其是漂洗型的白浆土田面积占的比重大,一般海拔高度在50~150 m,距村庄较远,耕作管理粗放,多为“望天田”,水源紧缺,土壤结构差,淀浆板结,持水量低。一般耕作地层厚度在12~14 cm,容重1.2~1.4 g/cm3,孔隙度51%,有机质含量15~20 mg/kg,全氮7.50~11.64 mg/kg,速效磷1~4 mg/kg,速效钾50~80 mg/kg。
  1.3重化肥偏氮肥,施肥结构不合理
  化肥施用量有增无减,只上不下,从20世纪80年代用碳铵300~450 kg/hm2开始,发展到现在用复合肥1 000~1 500 kg/hm2,加尿素450~600 kg/hm2,有的甚至超过2 000 kg/hm2。其施肥结构不尽合理,重施化肥,偏施氮肥,大宗农作物基本上不施农家肥的现象普遍存在。农作物秸秆还田用户甚少,多数农户选在农作物成熟收获后焚烧秸秆。绿肥基本上无种植面积。耕地有机物逐年减少,土壤有机质不高,有益微生物含量相对不断下降。导致土壤耕层变浅,淀浆板结,土壤酸化,土壤结构变差[2]。
  1.4复种指数高,土壤负荷加重
  10多年来以稻-麦或稻-油为主要方式的耕作制度也少有变化,耕作方式单一,管理粗放,只用不养是普遍现象;又不习惯于有机肥下田,土壤有机物投入增长缓慢,土壤负荷逐年加重,肥力呈下降趋势。
  2培肥对策
  2.1平整规划土地,创建科技示范园区
  整合资源,加大农业基础设施资本投入,改善农田基本设施条件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进行田、林路、沟渠统一规划,桥涵同时配套。充分利用农闲季节,分批分期开展土地平整与培肥地力,实行格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农机作业方便,灌排自如的工程系统,实现综合治理,杜绝“过水田”与“串漫灌”,提高沟灌、轮灌,不断提高土壤产出能力、持续高效能力。
  2.2广辟肥源,增施有机肥
  实践证明,增施有机肥对解决耕地存在的质地变差、板结、酸化、耕层变浅等一系列问题,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东亭乡有机肥源广,数量多。一是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因复种指数高,秸秆产量也大,其有机物、氮、磷、钾等有效养分高,含量全。加大农作物秸秆还田力度,既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又可培肥地力增强农业生产持续增产的能力。二是积制农家肥。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相应养殖业的废弃物增多,大力发展沼气,既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又能利用沼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三是利用闲地杂草青棵沤肥,挖抽沟泥以及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进行高温塘肥。四是大力宣传引进商品有机肥。因为商品有机肥克服了厩肥、塘沤肥养分含量低、体积重量大、劳动效益低、强度大、无害化程度低、污染大等“三低三大”问题。

东亭乡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培肥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关于视觉环境与煤矿安全生产关系探讨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