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江苏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思考

2012-08-27 23:46

  论文关键词: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江苏;治理和控制;预防
  
  论文摘要:阐述了外来物种入侵的三种危害:生态危害;健康危害;经济危害,针对江苏外来物种入侵的当前状况,提出了通过加强已入侵生物的治理和控制,防止其进一步蔓延扩散,加强对外来生物入侵的预防的防治对策。

  一、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更是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等趋势。
  目前在江苏境内,就已经发现了91种外来物种的入侵行为。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物种中,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已经在江苏蔓延。
  
  二、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一)外来入侵种的生态危害
  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 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当一种生物传入一新的栖境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逸为野生,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相,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在广东,薇甘菊往往大片覆盖香蕉、荔枝、龙眼、野生桔及一些灌木和乔木,致使这些植物难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死亡;在上海郊区,北美一枝黄花往往形成单一优势群落,致使其它植物难以生长。
  2、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外来鱼类通过与土著鱼竞争食物并吞食土著鱼卵使土著鱼种类和数量减少的例子很多。如洱海原有17种土著鱼种,引入了Ctenogobius cliffordpopei等13种外来鱼,但目前已有5种土著鱼如洱海特有鲤鱼和裂鳆鱼处于濒危状态;泸沽湖中麦穗鱼等外来鱼种也造成了裂鳆鱼的绝迹。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
  豚草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及甾醇等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排斥作用。薇甘菊也可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其它植物生长。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
  水葫芦在河道、湖泊、池塘中的覆盖率往往可达100%,由于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生动物死亡。据对沈阳等八城市的荒山、河滩、铁路、公路两旁等多种栖境调查,豚草优势度为0.85~1.0,群落多样性为0~0.62。由于薇甘菊排挤本地植物,广东内伶仃岛上的猕猴缺少适宜的食料,目前只能借助于人工饲喂。飞机草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蔓延已使穿叶蓼等本地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依赖于穿叶蓼生存的植食性昆虫同样处于灭绝的边缘。
  5、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仙人掌属(Opuntia)4个种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在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很难见到。有的入侵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禾草或灌木入侵种占据空间后,其它的乔木无法生长。许多外来入侵种使植被破坏,变成层次单一的低矮植被类型。
  6、影响遗传多样性
  有些入侵种可与同属近缘种、甚至不同属的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可与假蓍紫菀Aster ptarmicoides)杂交。入侵种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后者的遗传侵蚀。
  值得注意的是,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入一个生态系统后,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而大多会利用其逃脱了原有的天敌控制的优势在新的环境中大肆繁殖和扩散,对其控制或清除往往十分困难。

基于对江苏省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互助县环境污染现状及环保建议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