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的管理措施(2)
2012-08-27 23:49
4建立涵洞管理信息网络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近10年来水利部门加大了信息网络化的建设,如笔者所在地区就通过安徽水利网等信息网络,发布水利信息、相关法律法规等,在水利工作的有效管理中发挥了一些作用。但这些平台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同步建立各县、镇水利管理信息网络,还可建立涵洞管理信息网络,通过涵洞管理信息网络尝试实现不同地区涵洞水情的自动采集,过往船只的统计以及气象信息的接收,甚至在未来可以实现闸门自动控制,水量智能调度,真正通过网络服务于水利和涵洞管理,实现不同地区涵洞管理信息互动,资源共享,使涵洞的管理更加智能化、现代化;并与市水利局、国家水利部联网,实现涵洞管理资源共享,这样可以及时向有关防汛指挥机构提供天气、水文等实时信息和风暴潮预报;为全市乃至全国防洪减灾等工作的调度与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5推广计算机技术在涵洞管理中的应用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也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涵洞的管理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仅仅在于水利工程建设,推广计算机技术在涵洞管理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涵洞管理人员学习并熟练掌握CAD、OFFICE等相关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涵洞日常管理工作中能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其实涵洞管理可请相关人员针对各地区开发设计不同特色的相关涵洞管理软件,如多功能涵洞管理软件,利用局域网的先进技术,将涵洞管理水情预警信息、监控信息、相关船只运行信息等传输到多功能涵洞管理软件中,使以前的例行公事的涵洞信息统计变成动态的实时监控,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并大量节省了人力资源。通过对区域内主要涵洞管理信息与数据实行多级实时动态发布与管理,可以及时对防洪、灌溉、除涝等水利工程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并在重大水情发生时使应急预案的响应时间大大减少,使有限的防洪工程能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洪措施也必将不断增加和完善,从而把洪水的危害减到最小限度。
6结语
涵洞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今后的涵洞管理工作中,涵洞管理人员除尝试上述几点措施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涵洞管理知识与现代化设备的使用,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工具,较好地实现涵洞的科学管理。
7参考文献
[1] 张孟玫,施法中,石维新,等.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倒虹吸涵洞设计的自动化过程[J].水利水电技术,2003,34(11):53-54.
[2] 管枫年,洪仁济,徐尚壁.涵洞[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233-501.
[3] 王焕定,章梓茂,景瑞. 结构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9-150.
[4] 何颖. 装配式涵洞在灌排渠系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03(6):4.
涵洞的管理措施(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