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型水闸调度(2)

2012-08-27 23:52


  3.调度层(中心)则是整个系统的指挥中心,它负责接收监测点传来的水情工况数据(包括视频图像),并进行远程监测;备份各监测点水情工况的历史数据;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专家决策,提出调度方案。 
   (四)信息网络 
  网络模型是整个水闸调度信息系统的基础,其目标是形成一个安全、稳定为综合业务服务的IP数字通道。网络设计包括物理信道设计,网络安全设计,网络运营维护设计等内容。网络模型设计要按以下原则来进行: 
  1.合理的拓扑结构设计,要求网络的拓扑结构具有如下特点:可靠性,易维护,性能价格比优良,配置灵活,便于集中管理,可扩展,最大限度保护已有投资,便于维护通信的安全。 
  2.各部门间通过子网划分保持互相独立。 
  3.结构化布线,建立高速网络。 
  4.设备选型和配置时要满足扩展能力、支持多业务服务、大数据量的突发服务响应能力等应用需求。 
  5.采用现场总线方案将监控设备连接起来,以构成了一个稳定、易于扩充的硬件环境。传输介质采用屏蔽双绞线,系统采用总线式的拓扑结构,各设备采用总线接插件连入总线。PLC具有总线访问的权限,可以读取水位计,闸门开度仪等的实时数据,从而达到监视设备运行状态的目的。    四、水闸调度方式 
   
   (一)分洪闸调度 
  分洪闸以A市作为防洪保护区代表站和闸前的水位(或流量)作为控制条件。根据上游水情及分洪闸以下河道的安全泄量情况,适时开闸分泄超额洪水入分洪道或分洪区,并根据水情及防汛情况及时调整分洪流量,以充分利用河道泄洪能力及减少分洪损失。同时充分考虑发电所需水量,在一般情况下,电站正常发电回水位在A大桥处应控制在78.5m以下,其相应的入库流量为4800 m3/s。而在天然情况下,A大桥水位78.5m其相应流量约为9000 m3/s,因此,水库发电运行调度要重点研究入库流量4800 m3/s~9000 m3/s时,保证A大桥处的水位不超过78.5m的相应措施。当入库流量超过9000 m3/s时,为减少对A市水位的影响,水库必须腾空,经研究水库水位维持72.5m,对A大桥的水位基本没有影响,因此水库腾空至72.5m时,为方便回蓄,水位可维持不变。当洪水更大时,分洪闸敞开泄洪。 
  根据水电站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持续提供的24h精确的流量预报,发电调度可以根据24h预报入库流量进行,按上述要求,结合闸门模型试验成果,发电调度可分三个流量段进行: 
  1.当24h预报入库流量小于4800 m3/s时,维持正常蓄水位77.5m运行,结合面临流量的大小,由厂房发电与泄水闸Ⅰ区8孔联合运行调度闸门的启闭控泄流量。 
  2.当24h预报入库流量在4800 m3/s~9000 m3/s之间时,为保证柳江大桥水位不超过78.5m,又方便水库回蓄,按坝前水位、预报流量及面临流量进行调蓄调度,由泄水闸Ⅰ区8孔和Ⅱ区10孔共同以相同的闸门开度均匀启闭进行控泄。 
  3.当24h预报入库流量大于9000 m3/s时,水库泄至72.5m。洪水再大,18孔泄水闸敞开泄洪。当洪峰过后,直至预报入库流量小于4800 m3/s、面临流量小于8200 m3/s时,水库逐渐回蓄至77.5m,恢复正常发电运行。为满足蓄泄期间的通航水位变幅要求,每小时蓄泄变化的流量不大于1000 m3/s。 
   (二)挡潮闸调度 
  主要考虑到该水利工程年降雨不平均、汛期径流量大的因素,为阻挡高潮入侵,以满足排涝、防洪、灌溉、航运等方面的要求。采取分季节分级控制河网水位、根据气象水文预报提前排水和及时蓄水,使排涝与灌溉均得到较好满足。控制河网水位时,也考虑航运的要求。同时十分重视挡潮闸前淤积问题,充分利用潮水和汛前泄水冲淤。 
   (三)排水闸调度 
  及时的排除涝水,控制闸上水位不超过耕作要求的水位。在汛期外河水位高涨时,及时关闸,防止倒灌,并利用外河水位短期回落时机开闸抢排涝水。在汛后,外河水位低于闸内水位时,即开闸排水,以使尽可能多的土地进行耕种。对于灌排两用闸,当灌溉季节遇到干旱年份应根据农田需要,适时开闸引水灌溉。并根据河道自然条件在鱼苗旺发期引水“灌江纳苗”,将鱼苗送入闸内河道。 

浅谈大型水闸调度(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论现代主义建筑的没落与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