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礼乐文化对建筑的影响(3)
2012-08-28 22:00
由于寄情山水、崇尚自然之美,因此文人对各地的风景名胜关注颇多,留下了大量描绘赞美名山胜水的诗画佳作。而且,文人们在观察再现自然景色的同时,将风景名胜加以总结,归纳出各地的几“景”,促进了它们的集中、凝炼和发展,使之渐渐成为概括各地文化建筑特色的景点。而在这些景点处又有很多极有特色的楼台亭阁等风景建筑,它们一方面表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色之美,另一方面,在不断的兴衰变迁和重修改建之中,也融进了文人对于景点的认识、理解,甚至想象和发挥。例如,朱熹在湖南讲学期间,曾专为长沙岳麓山的风景取名题额,使这些风景集中起来变成赫曦台、道乡台、道中庸、极高明、翠微诸亭等建筑景观,出现在岳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附近,并成为书院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原有景点共同形成新的山水名胜。至今,赫曦台等史迹仍保存在岳麓山之下,并依然是人们旅游观光、赏景抒情的好去处。可见,无论文人园林、书院或风景建筑,它们在空间、光、影、色的艺术表现的同时,还有声音的艺术表现,文人们朗朗的读书声、优美的琴声与大自然的风声、雨声、潺潺流水之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幅有声有色、动人心魄的建筑画面。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礼乐文化互相融合的表现。
3结束语
纵观中外建筑文化的历史,如果说西方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单体造型及风格式样上的丰富性,那么中国建筑则以群体组合而见长。而这种群体组合又正是中国传统的礼乐文化所规范的社会群体意识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对于当今世界来说,礼的那种严格划分等级界限的本质内容当然是应该摈弃的,但在艺术形式上,那种突出重点的布局方式,运用序列空间的组合来造成特定精神氛围的手段,则是在许多地方仍然可用。建筑群体的和谐组合,以及建筑环境对人的精神的影响都是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它可以说是在现代建筑思潮流派纷繁复杂、此消彼长的变幻中永远存在的话题。中国传统建筑中“礼”的建筑秩序和“乐”的审美理想早就开始了它在各类建筑中的实践,这一点值得我们去认真深人的学习和探讨。
浅谈礼乐文化对建筑的影响(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