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常见工程事故及预防措施(3)

1970-01-01 08:00


  5.4桩身砼强度低或砼离析
  发生桩身砼强度低或砼离析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砼配合比控制不严、搅拌时间不够和水泥质量差。因此,严格把好进库水泥的质量关,控制好施工现场砼配合比,掌握好搅拌时间和砼的和易性,是防止桩身砼离析和强度偏低的有效措施。
  5.5桩身砼夹渣或断桩
  引起桩身砼夹泥或断桩的主要原因:一是初灌砼量不够,造成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导管根本就没有入砼内。二是砼灌注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导管拔出砼面。三是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使砼上部结块,造成桩身砼夹渣。四是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砼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砼面上,形成沉积砂层,阻碍砼的正常上升,当砼冲破沉积砂层时,部分砂粒及浮渣被包入砼内。严重时可能造成堵管事故,导致砼灌注中断[3]。导管的埋管深度宜控制在2~6 m,若灌注顺利,孔口泥浆返出正常,则可适当增大埋管深度,以提高灌注速度,缩短单桩的砼灌注时间。砼灌注过程中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并分别采用理论灌入量计算孔内砼面和重锤实测孔内砼面,取两者的低值来控制拔管长度,确保导管的埋管深度≥2 m。单桩砼灌注时间宜控制在砼初凝时间的1.5倍以内。
  5.6桩顶砼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桩顶砼不密实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其主要原因是超灌高度不够、砼浮浆太多、孔内砼面测定不准。对于桩径≤1 000 mm的桩,超灌高度不小于桩长的4%。对于桩径>1 000 mm的桩,超灌高度不小于桩长的5%。对于大体积砼的桩,桩顶10 m内的砼应适当调整配合比,增大碎石含量,减少桩顶浮浆。在灌注最后阶段,孔内砼面测定应采用硬杆筒式取样法测定。
  6砼灌注过程因故中断的处理办法
  砼灌注过程中断的原因较多,在采取抢救措施后仍无法恢复正常灌注的情况下,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一是若刚开灌不久,孔内砼较少,可拔起导管和吊起钢筋笼,重新钻孔至原孔底,安装钢筋笼和清孔后再开始灌注砼。二是迅速拔出导管,清理导管内积存砼和检查导管后,重新安装导管和隔水栓,然后按初灌的方法灌注砼,待隔水栓完全排出导管后,立即将导管插入原砼内,此后便可按正常的灌注方法继续灌注砼。此法的处理过程必须在砼的初凝时间内完成。三是砼灌注过程因故中断后拔除钢筋笼,待已灌砼强度达到C15后,先用同级钻头重新钻孔,并钻除原灌砼的浮浆,再用φ500钻头在桩中心钻进300~500 mm深,这样就完成了接口的处理工作,然后便可按新桩的灌注程序灌注砼[4]。
  7结语
  引起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的原因较多,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因此,在桩基工程开工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审查地质勘探资料和设计文件,实行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做好现场试桩工作。施工过程抓好泥浆和砼质量,详细做好各项施工记录,牢牢把好钻孔、清孔和砼灌注等关键工序的质量关,是防止质量事故发生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8参考文献
  [1] 王欣泉,高振铎.怎样防治钻孔灌注桩的质量事故[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27,110.
  [2] 李明华,刘智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和质量控制[J].硅谷,2008(12):68,78.
  [3] 杨栋.钻孔灌注桩断桩形成的原因及处理措施[J].江淮水利科技,2008(2):36-37.
  [4] 刘作林,张键,李春满.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辽宁交通科技,2005(8):55-57.


钻孔灌注桩常见工程事故及预防措施(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论公路改建工程中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