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沥青路面主要结构形式及使用性能评价(2)

2012-11-01 21:39


   
  三、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与机理分析 
   
  近年来,我国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关的科研院所、院校、以及交通部门对造成沥青路面结构早期损坏的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文在分析和总结这些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几条高速公路实际使用性能的调查,对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早期损坏类型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 
  (一)关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 
  半刚性基层路面的开裂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因为这是由半刚性基层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尽管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途径改进或改善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开裂的特点,但壁面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开裂特点。照以上分析,当水泥稳定材料用做路面基层时,交通荷载的作用会加剧水泥稳定材料的开裂,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基层开裂的结果必然反映到面层上来,材料的性质从根本上已经确定开裂的发生。所以说水泥稳定类材料的开裂是必然的。在这个阶段中,如果水进入路面结构内,一方面由于水和水泥稳定材料中的细颗粒在开裂破碎后能形成胶液,对开裂有一定重愈合作用,如果这种潮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变,水泥稳定材料的强度会重新形成,但在重交通荷载作用下,由于压力水的渗透,水泥稳定材料的开裂也可能被加速。 
  (二)关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反射开裂 
  通过对国内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早期损坏现象调查后发现,目前国内很多高速公路由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问题非常突出,分析造成半刚性基层开裂的原因就是使用的水泥剂量太高,在很多高速公路上,行车道上的反射裂缝很明显,而超车道上的反射裂缝几乎没有,证明了以上对材料开裂的分析是正确,正是在交通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开裂会加剧,有效使用寿命会缩短,半刚性基层材料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不可避免。要避免这种早期损坏的发生,半刚性基层的强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关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破坏机理 
  按照前面我国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破坏应该从半刚性底基层开始,实际沥青路面结构的早期损坏形式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设计理念并不全面,因为目前大多数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破坏是始于沥青面层的。这种破坏形式目前在国内的一些高速公路上也已经表现出来,其特征还可以通过路面表面的弯沉指标反映出来,即当这种破坏发生时,路面结构表面的弯沉仍然较小。对于较薄沥青面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在路面交通荷载作用下,随着沥青路面结构层间黏结状态的改变,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的层间结合状况由逐渐由连续变为滑动,沥青面层的疲劳剪切开裂发生;随着荷载的继续作用,半刚性基层的裂缝得到快速扩展,并逐渐向上反射,造成沥青层的破坏进一步加剧,这个阶段可以认为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疲劳破坏的第一阶段;随着交通荷载的继续作用,沥青层和半刚性基层的开裂进一步加速,路面结构强度急剧衰减,直到沥青层和半刚性基层发生完全损坏,成为第二阶段。 
  (四)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水损坏 
  目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水损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坏和结构性水损坏。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水损坏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由于半刚性基层没有形成足够强度或强度不足,当路表水进入使半刚性基层后,由于半刚性基层的软化而造成强度失稳,从而在路面结构表面形成坑槽;另一种形式是半刚性基层强度过高,开裂在所难免,当路表水进入路面结构后,不仅会软化半刚性基层表面,而且水会沿裂缝深入整个半刚性基层内部,导致路面结构发生根本性的损坏,在交通荷载作用下,这种破坏进一步加剧。因此,要控制和解决半刚性基层的早期水损坏问题,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另一方面要控制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低,也不宜太高。 

浅析我国沥青路面主要结构形式及使用性能评价(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项目评标应用研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