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管理学:管理学属性之争的“应然”与“实然”(2)

2012-06-24 00:12


  对于“应然”这一研究进路而言,“管理学是科学、技术和艺术”是一个终极判断,它的意思是“管理学应该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统一体”。这一判断实际上早就被诺贝尔奖获得者赫尔伯特·西蒙甚至更早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丘奇所提出,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丘奇提出的这一观点的时间几乎与泰罗创立管理学这一门学科的时间一样久远。然而,这一终极判断并未结束这一跨越了三个世纪争论。《管理学报》特约评论员提出,“管理中的科学、技术与艺术是如何统一起来的”这一问题,对于应然研究而言,这是一个真正的难题。在“应然”的范围内,这个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
  3.元管理学——实然的研究取向
  如前所述,现有的关于管理学的元研究大都不自觉的掺杂了“应然的成分”。本文开头所列举的种种关于“管理学属性之争”迄今为止都采用了“应然”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的实质是:第一步,对管理活动进行定义,第二步,从丰富的管理活动中抽离出辩论者认为“可以提炼成理论”或“值得提炼成理论”的部分内容;大部分论证将重点集中于第一步,而事实上,在关键的第二步中存在一个隐藏的“应然过程”,即从丰富的管理活动中“抽离”出可以提炼成理论的过程,如前所述,本文认为,从“第一步”到“第二步”“惊险的一跳”正是大量关于“管理学”争论的真正源头。
  因此,需要对管理学知识本身进行“实然研究”,或者说,要对人类社会迄今取得的关于管理活动的所有知识进行一番全面的、系统的考察。只有在对这些全部管理学知识的“实然研究”中,才能提取管理学的学科属性,指出管理学作为一种学科体系对于管理实践的意义,而这些都是“应然研究”的进路下无法达到的。借鉴刘人怀院士的说法,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规律与做好管理工作的全部知识的总和,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知识体系。按照折衷论的说法,管理知识既包含科学的成分,也包含艺术的成分,甚至包括只能体验得到、不可言传的技能(或者说所谓意会知识tacit knowledge),元管理学既然以管理学本身为研究对象,就应对上述不同类型的管理学知识进行全面的“实然”研究。
  韩巍曾指出,在中国的管理研究中,应该坚持“实然”取向,而非“应然”。当我们发现了足够多“实然”现象,且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检验我们的发现后,如果规律得以确立,再提“应然”不迟。当然,韩巍的评论是针对“管理现象”的研究而言。在本文看来,对于“管理学自身”的研究,即元管理学的研究也应该强调“实然”的取向,当我们对各类管理学认识的来源、产生机制、可靠性、目标和类型积累了足够多的“实然认识”后,再谈作为一门学科的“中国管理学派”或者“中国管理学”有没有可能、如何可能,或许更具有可行性,更能避免一些无谓的争论,这正是元管理学研究对于中国的意义之所在。◆     在过去的近一百年中,无数的学者、管理思想者、以及企业管理实践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将管理从一种工作变成一种科学,甚至是一种艺术或哲学,但是即便现在,我们还是有趣而遗憾的发现。不论在“生活”中还是“生意”(公司)中,不同的人对管理学仍然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态度。
  
  “生活”中的管理学
  
  虽然管理学科中的各种理论原本都是针对企业运营、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成果为目的来阐述的,但是我们经常发现管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准则,往往在生活中更加容易被人认知和接受。
  在我家楼下,有一个早餐摊点,只有四十岁左右的夫妇两个人,男人负责蒸包子、炸油条以及收钱,女人负责煮馄饨、给客人盛稀饭,以及收拾桌子。一般客人去了只需要告诉女人要吃什么,女人负责把食品端到客人桌上,吃完饭客人离开经过门口的时候男人负责收钱,然后女人抽空收拾桌子。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有无数这样的“夫妻档”早餐摊点,运营得井井有条。
  离我家不远处还有一个早餐点,是一家三星级酒店的餐厅,早晨兼卖早餐,服务员就是酒店的服务员,制作食品的也就是餐厅厨师,光台前就有四、五个人,不知道后台洗碗、做饭的有多少人,我想总共怎么也得有七、八个人吧。客人去了先要在一个由专人负责的点餐处点餐,交钱打出小票,然后拿着小票去领餐处和若干客人挤在一起找几个手忙脚乱的服务员领餐,交钱的时候还经常看见收钱的专职人员扯着脖子问领餐的人:“包子还有没有?”桌子经常没有人收拾,经常听到客人端着盘子站着喊服务员收拾桌子,盘子也洗得不干不净的。

元管理学:管理学属性之争的“应然”与“实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从信息管理学著作看中国信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