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2012-06-24 00:12

本问来自免费范文网,本文主要介绍管理学其它相关论文范文,以下是论文开始:    论文关键词:组织公民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学校
  论文摘要:组织公民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提出的观点,拓宽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丰富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它对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员工招聘、培训、激励、绩效考核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组织公民行为理论提出、构成及其作用的分析,提出了该理论对当前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知识传授的灵活人物一一教师是否愿意主动且积极地从事有助于提高学校绩效的行为,将变得极为重要。学校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来自于教师履行基本的工作职责,更来自于教师发自内心的、源于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热爱的奉献精神。而这种奉献精神在日常教学或非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本文所界定的学校组织公民行为。当前学校人力资源管理,虽然走出了传统人事管理的误区,但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不少学校往往只注重对教师职责范围内行为的描述、鉴定和考核,缺少对那些会对教学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师公民行为的关注。组织公民行为理论的提出,扩大了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视野,丰富了学校人力资源的内容,对提高学校的整体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1、组织公民行为的提出、维度以及其作用
    社会心理学很早就对各类组织中的利他行为、助人、无私奉献精神进行了研究,并隐约地感到这些行为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很多研究虽然没有提出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但己经隐含了当前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如凯慈(1964)在他的一篇名为《组织行为的动机基础》的文章中指出,一个运作良好的组织,有三种必要行为。分别是川员工乐意留在组织中工作,称之为  “维持行为”,(2)员工必须依照组织所规范的行为准则行事,称之为“顺从行为”,(3)最重要的是,员工必须能够自动、自发地为组织奉献心力,称之为“主动行为”。贝特曼和奥根将凯慈提出的第三种行为简称为“公民行为”,并指出:“公民行为是指未被组织工作说明书正式规范,但却是组织所需要的”。史密斯和奥根于1983年正式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Organ 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简称OCB)的概念。他们认为,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有利于组织的角色外行为和姿态,既非正式角色所强调的,也不是劳动报酬合同所引出的,而是由一系列非正式的合作行为所构成。它是组织员工
与工作有关的自主行为,是既与正式奖励制度无任何联系,又非角色内所要求的行为,但它能从整体上有效地提高组织效能。随后,学术界又不同角度来解释组织公民行为,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还是Organ等于1983年提出的定义。



    针对组织公民行为的构成,不同的学者根据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不同理解,也都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下表列出了有关组织公民行为发展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其构成的观点。 
 

   以上各种分类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分类标准的差异所造成的。但从影响程度上说,其中采纳较多的仍是奥根所提出的组织公民行为五维结构,即;(1)利他行为,帮助处理或阻止工作中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问题,鼓励在工作或个人职业发展方面失去信心的同事;(2)文明礼貌,对别人表示尊重的礼貌举动;(3)运动员精神,员工在非理想化的环境中毫无抱怨、坚守岗位的一种意愿行为;(4)责任意识,严肃认真、尽心尽责对待工作的行为;(5)公民美德,积极参加和自觉关心组织各项活动的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的重要性己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组织公民行为能提高组织绩效,其关键在于它充当了组织运行的“润滑剂”,减少组织各个“部件”运行时的相互摩擦,从而促进整个组织效率的提高。具体地讲,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自愿合作行为,它自觉维护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行,从而可减少由于维持组织正常运行而被占用的稀缺资源数量,即减少对稀缺资源的占用;(2)能使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摆脱束缚,更有效地投入于各种生产活动之中;(3)能促进同事和管理人员生产效率的提高;(4)能有效地协调团队成员和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5)能增强组织吸引力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

浅析组织公民行为理论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元管理学:管理学属性之争的“应然”与“实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