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员工绩效管理(3)

2012-08-21 20:51


  四、如何实施绩效管理:

  现实中,人们往往容易将注意力集中在绩效评价上,想方设法地找出最佳评价方式和理想的评价方法,但绩效评价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它在绩效管理中投入的精力应该是最少的。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应该是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与反馈和绩效结果应用四个步骤的循环,也可以理解为PDCA循环。


  (一)绩效计划(目标)管理

1.首先要明确几点:一是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是绩效管理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计划是往前看,以便在不久的将来获得更好的绩效,一个好的绩效计划,意味着绩效管理成功了50%,所以,这是部门管理者在实施绩效管理中需特别关注的;二是要让员工参与绩效目标的制定,并且签订相对规范的个人绩效承诺,这样员工就会更加倾向于遵守这些承诺,改造自己认可的绩效目标;三是绩效计划是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事情,不只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实际上,部门的管理者要履行的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是完全可以在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中找到对应关系的,所以,绩效管理是部门管理者必须关注的事情。

  2.绩效管理应该是基于企业战略的,所以成功的绩效管理一定要与企业战略有关的,但在如何与企业战略相关方面,则是我们要关注的,并且一定要注意不能走入误区。前面提到,绩效分为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两个层面,对于组织绩效的分解,用关键绩效指标(KPI)和综合平衡记分卡(BSC)是很好的方法,这也不是本文关注的。但对于员工绩效目标的设定方面,笔者认为,则不能照搬。

  3.岗位业务重点的确定要考虑部门的业务重点与KPI,以及岗位特点和流程的需要外,还要考虑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这是因为越到基层,岗位越难与部门KPI直接相关联,但它应该对部门KPI有贡献。岗位往往跟员工的关联性相对更强,也就是说,到了岗位层面,结果性的指标相对较少,而行为性的指标可能会更多。员工的行为指标又与公司的价值观和文化关联性更强。

  4.考核的目标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内容,就笔者感觉而言,涉及到企业的基础管理体系的方面,一是业务/管理流程体系,二是组织/岗位职责体系。

  5.基于这种思路,关于岗位业务重点与PI设计模型,可参看下图:

 

  因此,在设计考核体系,确定岗位绩效指标时,必须从加强管理基础着手,即规范业务/管理流程,健全岗位职责体系;当然也要结合部门工作重点和目标,并充分结合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从工厂各部门的考核制度分析来看,往往是考虑部门重点工作居多,而结合岗位职责和流程要求方面的少,这方面是要加强的。

  6.绩效目标的衡量标准:确定绩效目标可以用smart、5w2h原则等,这里不再详述,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必须要区分基本标准和卓越标准,这要结合岗位任职资格体系来确定。

  7.要提醒一点的是,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要避免陷入“量化”的误区。对于企业而言,“成本——效益”是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过度追求量化造成的管理成本的上升,往往超过获得的收益,因此需要谨慎对待。


  (二)绩效辅导:通过绩效管理激励或驱动员工的行为,或称为微观绩效管理,一般也可以按照PDCA的方法将其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计划(设立目标和标准)—执行(绩效管理对象根据目标和计划工作)—检查(绩效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对象执行过程的控制和辅导)—行动(考核、总结、回报、螺旋上升)”。根据员工在企业中所处的岗位以及其岗位匹配度的不同,绩效管理者应该采用不同的绩效管理策略(在这里,我们认为,绩效管理者即绩效管理主体是企业中所有的直线经理和高层领导者),在员工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行动阶段具体体现在为:

  明星类绩效管理者向管理对象说明对象的使命和本绩效期的任务,管理对象设立绩效目标并设立标准,管理者辅导完成,双方达成共识独立执行的意愿和能力都较强绩效管理者不过多参与管理对象的具体工作,可就目标的调整随时沟通,阶段性地询问管理对象的工作进程多倾向于激励,给予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

浅谈员工绩效管理(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基于价值链共享的家电产品营销渠道优化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