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會計誠信缺失的根源及對策(3)
2012-08-21 20:54
三、幾點相應對策
會計誠信缺失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國際性難題,如何恢復會計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重塑會計的形象,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積極推行“以德治國”的思想
實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建立與此相適應的以誠信爲基礎的社會主義道德規範體系,在全社會開展持久有效的誠信道德教育,喚醒人們的道德意識,在條件許可時,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建立能夠在全社會查詢的公民個體、單位集體和法人的誠信檔案,爲社會總體誠信水平的上升提供條件。在這種全社會的誠信教育中,會計道德必然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必促使其加強自身的會計誠信和道德教育。因此,整個社會的誠信水平與會計誠信必將得到提升。
(二)加強會計法制建設
會計道德與會計法律互爲補充,相互依賴。一般而言,會計法制越健全,人們不講誠信的成本就將越大,人們必然就越講誠信,反過來,社會誠信化水平越高,會計制度就越能更好地發揮作用。關於會計法制建設,筆者認爲應該超出會計範圍,在更廣闊的社會文化制度層面上進行關注,從而讓會計法制建設有更加厚重的社會根基。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帶給我們的是“權終究大於法”的精神痼疾,在舊中國法律只不過是統治階級壓迫被統治階級的工具,傳統的“人治”思想仍然給我們的現今社會帶來衝擊。當今的法律制度執行和司法實踐仍然不斷受到人情關係、權力的幹擾,因此會計法制建設還有賴於社會文化環境和法律制度的完善。當然還要加強對市場監管,完善我國相關法律。
(三)從會計制度上採取有效措施
公司的會計行爲名義主體是會計人員,但事實上真正的主體是高層管理人員,他們具有控制會計政策選擇、控制會計信息的權利,從現實上看,企業的會計舞弊幾乎都與高級管理層授意、指令和強制有關。人們對會計的不信任,其實等同於對企業管理層的不信任。因此,會計誠信危機與高層管理人員相關,因此,必須採取措施扼制管理人員的舞弊行爲。如,修改《會計法》讓單位負責人100%承擔舞弊責任,而會計人員對此不負一點責任。這樣,任何會計舞弊行爲一旦追究責任都將由一把手負責,無形之中單位領導不再強制會計人員造假,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壓力,會計誠信缺失問題也將得到緩解。
參考文獻:
1.李心和:會計制度的信譽基礎,會計研究,2002(4)
2.楊瑞龍:關於誠信的制度經濟學思考,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5)
3.焦國成:關於誠信的倫理學思考,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5)
4.楊雄勝:會計誠信問題的理性思考,會計研究,2002(3)
5.國家會計學院:關於會計誠信品質的構想,財務與會計導刊,2002(9)
6.黃世忠: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面臨的挑戰與思考,會計研究,2001(10)
試論會計誠信缺失的根源及對策(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