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传统上,财产归国家所有,个人风险较小,在会计事项的处理上对有关费用和损失的处理不很积极,对不利事项很少作出估计,力求提高帐面利润水平。从实际影响看,阳刚性与我国会计模式相关性不大。
二、经济环境对会计模式的影响影响
会计模式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关键,深刻影响着会计模式的内容。会计模式的内容包括: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会计监督体系及其他与会计管理活动有关的方面。
(一)会计管理体制与经济环境
一国的经济体制决定一国会计管理体制类型,经济体制强调政府干预,采取的是集中与立法型会计管理体制,经济体制不强调政府干预,采取的是自我管理型会计管理体制。在前一种管理体制下,制定会计规范大多是政府部门,后一种体制下,制定会计规范的则主要是民间会计职业团体。
(二)会计准则与经济环境
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规范的一种形式,在各国会计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然而,会计准则的产生是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会计准则的存在、发展则需要与既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为了更深刻地认识会计准则,应对会计准则与经济环境的相互联系进行深入研究。随着股份公司的发展,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公司投资者越来越多,投资者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真实公允的财务报表成为需要,随之也产生了会计准则的需要。20世纪30年代初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主义思潮出台,摧生了会计准则,会计理论的发展又会计准则的产生和完善提供了可能。
(三)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与经济环境
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质是在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间配置会计信息的一个政策问题,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分为公开、核准和混合制度。由于各国证券市场的发达与否、筹集资金的方式渠道不同,导致了各种不同的信息披露模式。会计信息披露范围包括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注释、补充信息及其他会计信息等。日本和法国对会计信息披露是十分具体的,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很多。这是在两国经济体制下政府力量的表现。相反,美国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定则比较笼统,但在事务中,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很多,证券交易所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体现了美国经济中政府力量较小。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要求和披露的频率不同,反映了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视不同,同时也表现了各国对吸收外资的政策不同,无疑,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与证券市场,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在既定的经济环境下,建立和完善本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仅要考虑本国证券发展的阶段及投资者的心态,也应考虑到本国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
(四)注册会计师制度与经济环境
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发达,归功于其社会经济的发达。可以说,是高度发达的注册会计师制度带来了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显然,注册会计师制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天然的联系。从经济体制来看,如果国家在资源配置、经济决策中的作用愈强,对注册会计师制度的要求愈小,注册会计师制度就不可能得到长足发展;从证券市场看,证券市场愈发达,需向社会公众披露的会计信息就较多,注册会计师制度已相对完善、发达;从企业组织形式看,股份公司的出现,促进了注册会计师制度的产生。同时,也影响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和执业的方法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此外,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一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时期较长,其注册会计师制度也十分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