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双证”课程的开发研究(2)
2012-08-21 21:11
但人力资源管理师的考证通过率较低。从统计情况看,人力资源师考试总的通过率大致是50%左右。从历年的考试通过率中可以发现学历越高通过率越高,说明系统性的知识学习和掌握对考试结果有很大影响。作为在校大学生可以参加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的资格考试,本人通过多年参与考前培训工作的经验发现,该等级的考试应试教育的成分极大,考题基本上都原原本本来自于教材,因此,考生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熟读教材对提高通过率至关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各高校本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是学生未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知识模块。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认证的相关知识,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后,可以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认证考试,在毕业时同时获得学位证书及职业资格证书;此外,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特别是招聘模块),可以大大提高就业面试的技巧和水平。这一切都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的竞争能力。 3《人力资源管理》“双证”课程的开发策略
社会倡导的职业能力包括了贯穿于职业生涯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协作精神。我国目前推行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正在逐步影响应用型高校的教育培训体系。同时,企业的实际需要和认同也在主导高校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从企业来、到企业去,是进行教改的最终目标;解决问题、执行规范、完成任务,是让学生顺利达标的最基本途径。我们要按照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培养企业欢迎的毕业生。
3.1“双证”课程的开发思路
“双证”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即以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的岗位工作能力为主线展开设计与开发,按照工作程序或结构的要求来形成课程建设的思路与结构,使课程能够提供给学生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所以,在“双证”课程开发中应遵循“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3.2“双证”课程的开发过程
3.2.1 课程内容开发
工作任务分析法是“双证”课程内容开发的基本方法。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弄清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包含哪些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然后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分析出具体任务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对当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等进行适当调整,使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达到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并且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相配套,去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岗位的特点,改革陈旧课程体系,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教学中紧紧围绕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内容体系的要求,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时删除过时的知识,并补充新技术、新知识方面的内容,保证专业知识的先进性以适应企业的发展。教学内容改革的具体思路如下:
由于该课程的教学时数有限,所以在教学内容中突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同时结合最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强化微观人力资源管理部分,讲究实操性。在结构上,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职业活动的领域,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六大模块。弱化原有教学内容中的宏观管理部分,同时紧密联系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展开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双证”课程的开发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