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管理体制规范措施探析(2)

2012-08-24 00:13


        根据高速公路快速发展的状况,为了适应投、融资机制的变化,提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提出要进行公路管理体制的改革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影响高速公路整体效益的发挥。高速公路具有无可比拟的“快速、安全、便捷”的优越性,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如何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以保证其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是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
        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涉及面厂、工作量大、需考虑的因素多,特别是下岗人员的分流和安置涉及到稳定的问题。为此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认为,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合理设置机构,科学划分职能。
        总结多年来我国公路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按照《公路法》的规定,特别是要结合“费改税”的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也应当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政府职能部门要简政放权、减少干预、加强调控、多予支持”的总体要求,按照“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原则,从“统筹规划、制定政策、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的工作内容入手,合理设置公路管理机构,科学划分职能,改变目前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公路管理现状。
        (2)剥离生产与管理,实现政企分开。
        目前,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基本上是以公益性为主导的事业单位。尽管近几年来各地都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与整个国家的改革步伐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各级公路管理机构只有加大改革力度,才能跟上国家整体改革的步伐,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事企分开,转变机制,生产与管理剥离,建立效率高、机制灵的新型公路养护生产运行机制”。
        (3)规范机构理顺关系。
        要理顺各级公路管理机构间的关系,首先必须对各级政府在公路管理上的职责和事权进行合理划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资金渠道来看,应该逐步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在公路管理中的职权。我们认为国省干线公路应由省级政府负责,具体工作由省级交通主管主管部门和省级公路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县道、乡道的养护管理及其机构的设置,由县级人民政府决定。
        (4)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体制。
        为适应高速公路的发展,管理好高速公路,使其快速、高效、畅通、安全的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要建立与其特点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总结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的经验与教训,借鉴国外管理模式,根据《公路法》的规定,以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高速公路的经营管理应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组建特许公司进行管理,实行企业化管理,实现规模经营。养护生产工作走社会化、专业化的运行机制。
        我国的公路管理工作正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随着大规模公路建设高潮的逐渐消退,公路工作重心必然要转向管理工作,特别是国家税费改革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各级公路主管部门应切实把改革公路管理体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研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新型公路管理体制,努力构筑一个高效、科学、合理的公路管理体系。改革和完善公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为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积极、稳妥、有序”的原则,加强领导,深入研究,抓好试点,积极推进。

我国公路管理体制规范措施探析(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浅谈后张法预制箱梁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和控制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