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购并会计股权联合法的探讨(3)
2012-08-24 00:18
1.股权联合法下,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只按它们购并前的帐面价值记录,不承认任何商誉。购买法下,取得的资产与负债按它们的公允份值记录,取得成本超过所取得超过所取得净资产公允份值部分记作商誉。换句活说,购买法下,只考虑所取得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份值,而不管其股东权益的帐面价值如何;股权联合法下,则只考虑所取得股权联合的帐面价值,而不管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如何,即股权联合法不改变资产负债的计量基础。
2.股权联合法下,被购买公司以前的留存收益,成为购并后公司留存收益的一部分。而在购买法下,被购买公司在购买前的留存收益,不合并成为购并后公司留存收益的一部分。
3.如果企业联合在会计期中发生,在购买法下,被购并公司的净收益只包括购并日以后期间的净收益。而股权联合法则要包括购并当年被购买公司全年的净收益。
4.购买法下,按公允价值记录的资产高于帐面价值部分及购买商誉,在购并以后的会计期间,由于存货的结转,固定资产折旧、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的摊销,公司债券折价的摊销,使费用增大而减少购并后公司的利润。股权联合法下则不存在这个问题。
此外,股权联合法下,购并进来的资产是按帐面价值记录的,而资产的帐面价值又往往低于它们的公允价值,因此,购并后的企业还可从以后这些资产的出售获得较高的报告收益。
5.购买法下,购并时发生的直接费用作为购买成本资本化。而股权联合法下,购并时发的直接费用作为当年的费用处理。
6.股权联合法是以发出股票的帐面价值计量取得成本,购买法是以发出股票的公允价值计量取得成本,因此,在股权联合法下,购并后企业的股东权益数要比购买法下为低。另一方面,股权联合法下各期报告的收益又高于购买法。这一低一高,会使股权联合法下所报告的股东权益报酬率高于购买法,增加和改善购并企业的报告收益。但这种情况只发生于购并当年及以后较短的一段时期。
7.从会计假设的运用来看,购买法假定被购并企业是处于非持续经营状况,而股权联合法是假定被购并企业仍处于持续经营状况。
由于这些区别,导致了同一企业购并事项,采用股权联合法与采用购买法相较,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影响企业购并当期及购并后一段时期的报告收益和财务状况。
三、对股权联合法的支持与批评意见(一)对股权联合法的支持意见支持股权联合法会计的意见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购并实务中,确实存在股权联合的情况。
2.在服权联合方式下,企业购并既不能转移资产也未发生负债,其交易是在两群股东之间发生的(交换股票),而不是两公司。因此,对公司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不能使用新的会计基础,继续使用帐面价值、即历史成本是恰当的。股权联合法没有改变原来的会计基础,仍与历史成本会计原则一致。
3.股权联合法符合持续经营观念。在股权联合方式下,原双方公司的股东仍继续是购并后企业的股东,原企业也持续经营。因此,对公司的净资产不能使用新的会计基础。根据持续经营假定,一项资产在同一企业内,其使用寿命期间应使用历史成本计价;如果一项资产在企业内部转移,不应对该资产重新计价。同样,在股权联合法下,企业仍是持续经营,因此资产不能使用市价来重新计价。
4.购买法很难客观地确定企业购并发出股票、收到资产和承担债务的现行价值,而股权联合法不存在这个问题。
5.购买法下,参加企业购并的部分企业的资产(或负债)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和记录,而另一部分企业的资产(或负伤)仍按帐面价值记录,即在购井后的企业,资产(或负债)会出现两种计量基础。而股权联合法全按帐面价值记录,不会出现这个问题。也避免了购买法下,合并报表中母公司资产负债的计量是帐面价值,于公司的资产负伤的计量是公允价值的尴尬局面。
企业购并会计股权联合法的探讨(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