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

2021-05-10 01:00


  (2)通识课程内容上增加人文素养部分。针对行政管理专业就业特点,在原有的通识课程基础上可增加文学艺术欣赏和商务礼仪课程,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3)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


  (4)通识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还可在其他系统的课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性教学。


  2.就业课程系统


  民办高校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努力打造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在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方面作出努力。此时,就业课程系统的建設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止前在民办高校行政管理本科中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一般放在通识课中,主要内容是就业政策、面试技巧、就业信息获取等方面的知识。与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系统性上,都有很大差别。


  改革方法: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将之与就业指导课程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教学,使毕业生不仅知道应该如何去找工作,而且知道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效果会更好。


  3.专业基础课程系统


  专业基础课系统好比大厦的基石,课程的设置一定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紧跟时代的步伐。所以,要注意知识的实际运用,包括运用的条件、方法、手段、效果检查和评定等,教学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改革方法:


  (1)加强现有专业基础课的比重和教学工作,为学生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综合其他专业门类基础课程,完善知识结构,拓宽就业面。如增加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金融专业的《金融市场学》,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概论》,市场营销专业的《市场营销学》等,民办高校可根据培养目标,学生就业方向自行制定和选择。


  4.专业课程系统


  专业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岗位对知识的需求,即既能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又能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纠结学生的基本能力。


  改革方法:


  (1)专业课的设置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内容。


  (2)专业课程的开设顺序必须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同时,确保各门课程又有一定的横向联系,教学课程的时间也要科学。


  (3)教学中增加实习实训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教学课时比重应达到50%以上。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可以是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社会调查和劳动实习等,将实习与专业教学相连,课堂讲授也要强化实训过程。


  5.选修课程系统


  (1)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按照高等教育的特点,不应追求专业的理论体系,而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技术层面上,为了适应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和学生将来就业面广的要求,可以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增加选修课的比重,开展知识讲座,增加实践课程,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2)实行模块式课程。将选修科分成几个较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如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和个性需求分三大模块选修课:公共行政课程选修、企业行政课程选修、其他交叉性学科课程选修。


  作者:邓英等



以就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研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海洋行政管理学基本理论体系的发展构想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