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人才引进和岗位调整等因素,企业可以预留部分股权给后续符合持股条件的员工使用。因员工个人放弃认购、离岗离职等原因由员工持股平台受让的份额亦可纳入预留股权进行管理。
2.3资金来源
员工持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五种形式,其中企业提取激励基金、企业(或大股东)提供财务资助这两种形式,受法规政策的限制,在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制度设计中并不适用。另外三种方式中,企业可以结合员工出资能力、持股方式等因素选择确定,其中:员工自有资金出资,特点是操作简便,权责清晰,企业无须承担任何责任或风险,但员工经济压力大,需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不利于激发员工参与积极性;统一进行社会融资,特点是向金融机构借款,可筹措的资金量更大,可以与资产管理计划的持股方式设计相结合,《试点意见》明确规定采用资管计划的不得使用资金杠杆;科技成果出资入股,对员工的科技成果进行评估作价出资。
2.4股票来源
针对非上市的国有混合所有制企业,可以考虑的股票来源主要包括三种方式:增资扩股,企业申请增加注册资本,新增部分由非国有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出资认购,企业的注册资本金规模扩大,法律主体未发生变化;出资新设,企业、非国有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共同出资新设一家企业,三方以各自的出资额确定在新企业的股权份额,新企业是全新的市场主体,独立开展经营活动,需要履行的法律程序相对复杂;存量转让,企业以其净资产按照一定的定价规则,出售给非国有战略投资者和员工持股平台,从而获得部分经营性资金,考虑到国有资产定价配套制度和约束措施尚不健全,这种方式有引起国有资产流失的嫌疑。增资扩股和出资新设是《试点意见》推荐的方式。
2.5认购价格
依据企业类型的不同,员工持股的认购价格确定方式有比较大的差异,上市公司主要以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非上市民营企业定价方式相对灵活,一般由相关方协商确定,非上市国有企业受政策限制较多,规定认购价格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评估值。
2.6持股期限
员工持股仅限本企业内部员工,与外部投资者相比具有信息优势,持股目的也不仅限于投资,所以员工持股具有身份股的特殊性,为了抑制其短期持股套利行为,促使员工与企业形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应该设定锁定期。但锁定期过长有违股权的资本属性,允许股权的自由流通是现代市场经济运作的基本要求,员工也需要通过股权的转让或受让来获取收益、配置风险,锁定期过长实际上加大了员工持股的风险,会削弱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试点意见》规定锁定期不少于36个月,从长期导向原则来看,建议设置为36个月至60个月。
2.7股权流转
考虑到职工的正常流动、岗位变动和风险配置需要,员工持股应该建立正常的退出和流转机制,为把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联系起来,建议实行封闭流动。锁定期内,员工不得转让所持有的股权;锁定期满后,可以向企业内部符合持股条件的员工转让股权。持股员工如因离岗、离职等原因不再符合持股条件的,应在12个月内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员工,否则由员工持股平台强制转让。员工之间转让的,价格由双方协商确定;由持股平台强制转让的,按净资产评估值作价收购。强制转让给持股平台的股权纳入预留股权进行管理。
2.8持股方式
员工持股方式主要包括:员工直接持股、自然人受托、员工持股会、有限责任公司间接持股、有限合伙企业间接持股、信托和资产管理计划持股,各有利弊,企业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