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3.1对村民自治组织制度和农村集体产权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方案指出:村民自治组织制度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在制度层面为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体农民仍然掌握着农村集体经济的所有权,每个农民都有着平等的权力。过去长期存在的村民大会仍然必须是权力主体,而对于村委会来说,仍然是承担和履行监管所有权的职能。首先,对于农村集体产权的市场地位来说,村委会必须予以充分的尊重,不得插手集体产权组织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其次,现阶段还存在这样的错误观点,即在推进和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之后,片面和错误地认为村委会只是具备社区行政管理的职能。正确的观点应当是村民自治组织仍能够行使和履行集体产权组织的监护权。总而言之,认为只要成立和设置农村股份合作组织,就无须保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看法是完全不正确的。
3.2对农村集体资产所具备的福利保障与生产经营特性予以有机的协调
在设计阶段,绝大多数参与股份制改革的村级行政单位都考虑到了农村集体资产的福利保障与生产经营的特性。然而就实际运营过程中的情况来说,却未能有效地执行。对于农村集体资产的福利保障与生产经营的特性来说,要兼顾稳定和增长发展,在承担风险的同时,要努力减小和降低风险因素的影响。在难得的市场机遇前,绝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组织都会产生困惑和徘徊的表现,无法放开脚步来发展经济,这主要是由于没有能够有效地厘清其双重特性所导致的。笔者的意见是,对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组织,应当按照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双重结构来进行设置,换言之,也就是在完成改革工作后所成立的新组织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特性成立和设置不同类型的子公司,以满足广大农民的现实需要。
3.3政策层面要为改革扫清障碍、奠定坚实的基础
必须尽快修订和完善现行的公司法,改变以西方企业类型所制定的公司法内容,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会受到50人的规模限制,必须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进行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较之一般经营性公司来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下属的福利保障型子公司的重要功能在于要确保农民的福利水平,因此建议以税收优惠的措施来予以适度的扶持和补贴,另外,对于股份分红来说,应当不征收农民的个人所得税。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产经营类的子公司,还是应当继续征收相应的税收。应当尽快颁布《农村集体组织法》,为改革工作扫清障碍、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论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因素,使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一方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巨大的挑战。基于相关经济学的理论,在生产力达到相应程度之后,就会受到原有生产关系的桎梏,为了打破这一桎梏,就必须适度调整生产关系。而我国现阶段开展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也正是基于这一初衷,通过改革工作,更好地释放生产力,维护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阳.镇化背景下的农地产权制度及相关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2).
[2] 蒋承,刘天然.公共财政、农村股份合作与城乡一体化——以中山市农村公共福利提供为例[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3).
[3] 陈志新.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