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2014年 10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了文艺工作座谈会、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每次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文艺、网络、信息化这些关键词让我们记忆犹新。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作为国家文艺发展的主力军和后备军,担负着使文艺从“高原”到“高峰”转变的使命,提升艺术人才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作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而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是抓好这支队伍的重要抓手。
新时期新要求,目前高校党建工作的做法已无法适应当下的教育需求,微时代的到来,为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是必会成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者的新思考。
二、微时代的特征
所谓微时代,是以网络为基础的传播媒介,如微博、微信、微新闻等信息源传播的途径本身比较随意开放,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是指“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便利、快捷的方式,及时、准确的进行传播。 ”而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则是“涵盖文化传媒、人际关系等多重意义的时代特征。”在这样一个时代,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是普遍受时代影响的极具可塑性的群体,利用这一时代的优势对艺术类学生党建工作模式进行研究,是创新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最好契机。
三、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机遇
(一)培养高素质文艺人才的需要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文艺发展的使命和作用,作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其担负着促进文艺发展的重要使命,而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党建工作是培养优秀文艺人才,并使其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党内的有效途径,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未来。
(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要求
微时代社会背景下,培养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纯洁的思想道德、过硬的能力素质、强烈的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坚持党性原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时刻保持强烈的政治热情和作风廉政建设,才能担负起国家文艺未来发展的重任。
(三)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特点的必然要求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是校园中的特殊群体,因为所学专业的特点,整体来看,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个性强、自我中心主义突出等特点,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活跃,对艺术的追求度、对文艺的热情度都决定了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度强、关注高的特点。做好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既要坚定核心原则,又要保证艺术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势必成为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
四、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思考
(一)文化活动增党情
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增进学生与党建工作的浓厚情感。例如,通过社会实践、服务承诺、结对帮扶等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园先锋工程,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提升其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提升艺术类学生党员自身的党性和党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