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实践

2021-05-10 01:04

【摘 要】目前,地方高校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存在若干弊端,比如考试观念滞后,考试目标功利化;考试内容书本化,考试模式单一;考试制度不健全,考试管理不完善等方面。为了适应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地方高校课程改革应坚持以人为本,把平时考察和期末考试结合起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的有机统一。具体的改革措施包括更新考试观念,完善考试内容;遵循教学规律,改革考试方法;规范考试环节,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保障考试改革成果等。【关键词】考试改革 创新 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正处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时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等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其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课程考试环节的改革也是刻不容缓。作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考试制度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而僵化陈旧的考试模式则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地方高校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看,改革成效仍然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考试理念滞后、考试模式单一、考试目标功利化、考试监管缺失等问题。随着地方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有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传统的考试制度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作为检测地方高校教学质量和创新人才培养状况的课程考试,必须研究新特点,探索新规律。所以,研究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课程考试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将其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成为地方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地方高校课程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试理念滞后,考试目的功利化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目前地方高校的考试依然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检测、轻反馈的情况。对于大多数高校教师来说,考试意味着一门课程的结束,并且用分数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衡量和检测手段。对于学生来说,考试意味着获取了一门课程的学分,便于将来顺利毕业,至于是否获得了相应的技能和素质,则无关紧要。对于高校管理人员来讲,考试就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便确定补考、重修人员,从而完成成绩录入、学籍管理和存档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课程考试是否规范、科学与合理,是否真正检验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这些问题很少有人去真正关心,并最终导致考试等功能不断被削弱和异化,使考试失去了应用的作用和价值所在。

(二)考试内容书本化,考试模式单一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要求各个学科考试都要建立试题库,并且每学期都要对试题库对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但许多高校教师考试命题时还是以书本作为主要依据,考试内容大多来自课堂讲授的教科书,依然沿袭教师考前划范围,学生考前背重点的传统模式。就考试方式而言,闭卷考试较多,开卷考试较少;重视结果的期末考试较多,侧重过程的中间考试较少;采用单一的笔试考试较多,面试和实践等考试方式较少。在试卷命题方面,客观性试题较多,主观性试题较少;考试重在检测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记忆情况,而忽视了学生利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依照标准答案批阅试卷,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在这种情况下,考试背离了初衷,约束了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三)考试制度不健全,考试管理不完善

“当前,大部分地方高校针对课程考试命题、出卷、考试的组织管理、试卷评判、成绩录入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但尚不够完善。”比如,很多学校都要求教师命题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按照双向细目表设计试卷,但很多老师依然不会使用命题双向细目表,只是根据自己课堂讲授的内容,参照往年的试卷,主观认定重点内容,使命题带有较大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尽管很多高校要求实行 ab卷,但考试时大多使用 a卷,b卷只是补考、缓考时使用,这样一来,很多教师对 a卷高度重视,严把质量关,命题质量较高;而对 b卷则重视不够,命题不严谨,导致补考、缓考的学生不及格率较高。此外,考试结束后,教师认为只要完成试卷批改,把成绩录入和提交到教务系统就万事大吉了。尽管有学校要求按照专业进行试卷分析,对学生的答题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但很多教师对试卷分析抱着应付的态度,很少把考试的情况反馈给学生。

二、地方高校考试改革的基本原则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微时代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党建工作问题浅析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