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因素理论分析

2021-05-10 01:05

刘国亮,张汇川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基本要求与核心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要求和丰富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与集中表达。在政治思想上,可将具体内容分为三个层面,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然而,如果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对其内容进行审视,运用双因素理论思想对每个内容进行剖析,就可以得到另一个全新的分类。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对内容的实现设定优先级与定义重要性。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社会主义;保健因素;激励;激励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12

[作者简介]刘国亮(1959—),男,汉族,吉林长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行政管理、通信系统等;张汇川(1990—),男,汉族,吉林长春人,管理学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

2012年11月,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明确指出了以“三个倡导”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在管理学中有许多激励理论,其中美国行为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提出的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内容型激励理论。这种理论最早的提出与应用是针对员工对待企业工作条件的态度而开展的。双因素理论将所有的激励因素分为两个大类:一类因素是满足员工生产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保健是从人的环境中消除对健康有害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一定预防疾病的效果,即这类因素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称这类因素为保健因素。另一类因素是如果员工得到了满足,往往会使员工得到满意,使他们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当这些因素缺乏时,员工的满意度会降低或消失,但是不会出现不满意的情况。也就是说,这类因素只会产生满意,而不会导致不满意,我们称这类因素为激励因素,而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彼此相互独立的两个没有交集的集合。

如果我们将中国社会类比成一个庞大的运转良好的企业,而把社会公民比喻成在这个企业中工作的员工,我们就可以利用双因素理论对社会的一些因素加以分析和讨论。比如我们可以用双因素理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方面来进行分类,从而重新分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些要素的地位和重要性。

1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首先我们从个人层面的四个基本内容入手。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这些是中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也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所覆盖领域包括了道德、生活、工作等,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

1.1爱国:每个公民都值得拥有的骄傲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先有国,才能有家,这也是“国家”这个词的深刻含义所在。除此之外,我国古代也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谆谆教诲。这些都说明了国是家的前提,同时也是家的升华。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爱国情感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因此爱国是作为一个中国公民的基本素养,所以爱国因素一定是保健因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因素理论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基于数学模型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构建与未来发展预测———以营口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