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立完善网络公证人系统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网络警察制度,其主要职能是对网民和服务商提供证据保全公证的服务。由计算机信息技术专家与相关的公证人员组成,主要是对网络证据保全方面的技术进行操作,确保公证程序定的正确实施,建立网络监测系统,充当“电子公证人”。
信息的发送者可将电文发送给“电子公证人”,而由其转发给收件人。电子公证人系统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以及评估后,再即时时传递证明电文,在整个电子公证系统的处理中,信息的证明、发送、接收、内容等数据记录在网络系统。在具体的信息保全公证中,网络系统可以按照“电子公证人”的要求进行信息的电文的拷贝,以供职能部门进行必要时候具体内容的查证。“电子公证人”系统是建立在目前的网络警察制度的业务范围之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全面提升而实施的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风险防范。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法律程序的契合。
三、建立专家证人制度
在目前国内的众多行业中,专家数据库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建立专家证人制度旨在通过对信息学专家、警察以及具有专业网络知识人才的数据库建立,逐步建立证人制度。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技术的专家人才队伍,更好地服务于公证业务的行业发展,仅仅依靠“网络警察”的监管职能还不能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公证行业的发展相适应。公证机构及相关职能部门应认识到通过对社会力量的整合,积极地聘请他们参与进行网络证据保全公证工作。
在相关计算机专家参与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情况下,再可以考虑建立辅助专家证人制度。我国对专家证人的实践活动已经有具体的法律规定,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 61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由一至二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出庭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进行询问,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可以对鉴定人进行询问”。因此建立了辅助专家证人制度可以按照国家的有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实施。未来建立的信息技术的专家证人可以要求特定的网络公证机构、法庭对电子信息的内容、电子交易的行为、信息数据文件的真伪等进行对质。
四、建立电子证据保全云技术平台
近日,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中国公证协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公证服务知识产权发展情况报告》,报告明确指出在现行的知识产权公证中,保全证据公证总量位列第一,公证证据效力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得到充分发挥。
虽然我国电子公证法律规范的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完全建立。但是以《公证法》为主体、《公证程序规则》以及具体业务规则和管理办法为支撑的公证法律体系已初步建成。就目前存在的大量著作权保全证据公证方面已经得到具体的实际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早期的网络视频公证、肖像侵权公证到音乐版权的公证等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的保全证据公证的范围和种类还会越来越多。据了解,国内的一些专业网络科技公司利用目前的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对电子证据公证平台进行研究与开发,利用自身的技术特长将最原始的数据和最有效力的公证结合在一起。供公证机构采用。推出云计算机的功能,当海量的碎片化的网络电子数据生成时,即时便将其完整备份在云存储中,解决传统证据公证保全的固化和保存问题。同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密传输、信息筛选与分类进行分布式存储隔离和安全防护,确保电子信息数据实时同步备份,同步传输,从而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加强与公证机构的业务合作,当业务需要时,公证机关可以采取有偿使用的方式对数据库的资料进行调取,网络科技公司负责对备份保全数据的效度与信度,并以公证的形式对所
获得的电子数据进行固化,以获得相关机构及法庭的认可。 2012年上海市东方公证处自主研发电子证据保全平台
“公证证据宝”, 2013年厦门市鹭江公证处推出了“公证云”平台等,上述公证机构利用自身的平台搭建电子数据公证平台,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公证机构选择与专业的技术公司合作,建立专家数据库,当电子证据保全公证行为发生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即时处置,进而对证据进行客观化和固定化,事后再由公证机构对其进行检验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