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2)

2021-05-10 01:07


  2.2主观原因 
  2.2.1应对压力方式 
  李红等调查发现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应对被动策略对职业倦怠有预测作用控制点在辅导员工作压力,应对策略和职业倦怠过程中起中介作用[3]。 
  2.2.2价值观——角色冲突 自身角色定位 
  辅导员琐碎重复的工作和不被理解的现状较难让从事此工作的人有价值认同感。因此,辅导员队伍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转岗、调动、离职频繁发生,很少有人愿意终生从事这项工作[4]。 
  2.2.3个人经验不足 
  很多辅导员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不是很丰富,对于90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还没有明确的把握,在开展工作的时候略显经验不足。 
  2.2.4人格特点 
  有些高校辅导员缺乏对自己的合理认知,自信心不足,在遇到事情的事情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和优缺点,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2.5教育效能感低 
  对于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这在短期内是不可能马上显现出来的,容易降低职业兴趣,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倦怠。 
  3解决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3.1社会层面 
  提高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从国家到高校都应该足够重视辅导员的身心发展,为辅导员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减少社会对辅导员的压力,从而减少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产生。 
  3.2高校层面 
  高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提高辅导员报酬,明确考评机制,建立长期的培训机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为辅导员的未来发展保驾护航。 
  3.3辅导员自身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自身要加强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工作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教育的效能感,这样才会有利于开展学生工作,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更好的为大学生服务。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唐德斌.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成因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2). 
  [2]陈 琨.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0,29. 
  [3]李 红,赵然,徐富明,李夏妍.控制点在辅导员工作压力应对策略和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2):207-209. 
  [4]刘 菲.基于工作匹配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 
  作者简介:冯桂梅(1980—),女,吉林松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