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英
(东营市财政局 山东·东营)
摘要:近年来,随着东营市经济的发展,本市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总量迅速增加,总量不断提升,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本市国有企业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科学认识新规律,积极应对新变化,主动适应新常态,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尤显重要。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常态;市级国有企业;东营市
国际惯例中,国有企业仅指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投资或参与控制的企业;而在中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文中国有企业主要是指本市政府及事业单位投资控制的企业。
一、本市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1.资产情况
截至2014年年末,本市国有企业共有59户,资产总额444.76亿元,负债总额185.53亿元,所有者权益255.43亿元。按照出资人类型区分:政府出资企业24户,企业资产总额385.48亿元,负债总额160.06亿元,所有者权益221.42亿元;事业单位出资企业35户,企业资产总额59.29亿元,负债总额25.27亿元,所有者权益34.01亿元。
2.经营情况
2014年度,全市59户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41.43亿元,支出为31.02亿元,实现利润10.41亿元。
2014年度本市国有企业总体运营情况呈现三个特点:一是资产总额增长较快,期末资产总额为444.76亿元,比上年增长9.87%;所有者权益为255.4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0.39%;二是事业单位出资企业利润主要来源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2014年,6户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实现利润0.46亿元,占事业单位出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70.77%;三是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较好,国有企业年末国有资产总量为216.18亿元,比去年增加24.46亿元,增幅为10.95%,年度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0.48%,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保值和增值;四是较好的保障了本市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二、本市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
1.国有资产总量少、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
一是企业资产总额少、占比低。2014年低,全省国有企业4947户,资产总额23169亿元,本市占全省资产总额的比重为1.9个百分点,与本市相邻的滨州在全省占比比本市高1.17个百分点、潍坊比本市高1.09个百分点;二是小型企业多。本市59户国有企业中,大型企业1户,中型企业7户,小型企业51户,小企业占了近86.44%,近八成企业的资产规模不足3亿元。与周边城市国企规模比较,本市国有企业规模偏小,总体实力不强,国有资产整体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
2.经营布局较为分散,股权结构不尽合理
从行业分布来看,本市国有企业中基础性行业的户数占30.43%,一般生产加工行业的户数占4.3%,商贸服务及其他行业的户数占65.27%。工业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占比小,全市没有资产质量好、后续发展能力强的工业企业和生产企业。本市支柱产业主要是石油装备、橡胶轮胎及化工,本市国企中无一户这类企业,不利于发挥其引导作用。本市大的国企主要以政府融资为主,缺少实体性支撑行业,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从股权结构来看,59家国有企业中,国有独资公司51家,国有独资公司的国有资产占全部国有资产的86.44%。国有独资公司比例过高,股权多元化不够,国资投资效率不高。
3.事业单位出资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经营风险较大
2014年度,事业单位出资企业亏损的单位有18户,有13个事业单位出资企业近三年或成立以来连续亏损。收入总额6.77亿元,支出总额6.27亿元、净利润总额0.5亿元。净利润中,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为0.46亿元,占全部净利润的92.14%。30个事业单位所办企业2014年净利润为0.0389亿元,销售收入净利润率为1.31%,总资产报酬率为0.28%,净资产收益率为0.12%,说明从销售收入中获取净利润的能力、创造新价值的能力、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均很弱。
4.债务过重制约企业发展
2014年,资产负债率低于60%的企业有24户,占全部企业数的41.67%;资产负债率高于60%低于100%的企业25户,占全部企业数的41.39%;资不抵债的企业10户,占全部企业数的16.94%。企业最高的资产负债率高达269.19%,过高的债务严重束缚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给企业融资和项目合作带来了不良影响。
5.企业市场定位不清,企业发展的创新动力不足
事业单位出资企业经营业务主要依托其事业单位职能,自身经营活力不足。据统计,事业单位出资企业93%的经营范围与事业单位经营范围及其主管部门关联度较高;大中型国有企业其公司职能与承担的政府性职能混杂,造成公司定位不明确。小型国有企业主要依赖其多年以前的产品及市场,企业缺少创新型人才、创新性团队,发展的创新动力不足。
6.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少市场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手段
本市国有企业缺乏现代企业市场经营管理经验,习惯于依靠政策优势获得项目与资源。具体表现为:一是在治理结构上重叠、复杂,不能够相互制衡。本市国有企业的法人管理责任在各个主管部门,造成产权关系复杂,治理功能上,董事会和管理层没有获得相应的权力。二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有的虽已成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但运作存在缺陷,无具体运作机构。有的未建立“三会”,企业决策仍按以往事业单位决策程序进行。三是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与评价机制;事业身份兼职的企业负责人数占企业负责人比重大,薪酬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标准发放,出资人无法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四是企业缺乏适应市场化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大部分企业管理沿袭原有的事业单位统一管理模式,缺少市场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如:事业单位所办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目前主要以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兼职为主,沿袭原有的事业单位统一管理模式,会计基础管理工作相对薄弱等。
三、多措并举推动本市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发展质量,推动本市企业转型升级
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当前本市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国有企业应承担更多政府的引导作用,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以资产为纽带,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混合经济,引导社会企业向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