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PMA:京津冀三地达成协同发展、交通先行的共识,以交通作为协同发展的“突破口”,您认为推进京津冀物流一体化有什么主要的切入点?
崔洪金: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施的项目首先是客运轨道和一卡通,是公共交通,这些项目应该搞,也是今后的一种发展趋势。最近,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也提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将从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智能交通、港口航道、综合枢纽等领域,特别是在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城际轨道交通、运输立体化等难点方面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
目前,从物流领域来说,一体化和大数据共享还远未达到。真正实现物流一体化,应该将三地所的货源和车源数据公开共享,走大联合的道路。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进行整合,构建起这样一个大的网络。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在物流企业还基本上是单打独斗,我认为主导大联合不是物流企业能做的,应该是主机厂或第四方的问题。另外,也可以发挥协会和商会的作用,引导会员企业走业务联合的道路,而不是非得通过资产联合实现大的整合。
三项基本原则
CLPMA:对于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您是否有具体的建议?
崔洪金:对于今后的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我概括为三项原则,六个字:科学、安全、合法。不过,这三项原则不仅仅适用于京津冀物流协同发展。首先是科学。意思是不管做什么都要有科学的论证,经济的发展要有非常科学的布局。京津冀的整体经济发展,布局应该是科学的,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的科学布局等,切不可一哄而上,这样更有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第二是安全。在汽车物流领域,人们好像较少考虑到安全问题,实际上国家对这个问题抓得很紧。做企业搞经营、创收益,不能建立在侵害别人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可以说,不管搞什么经营,有多大的经济效益,都应该首要考虑安全问题。影响公众安全的事情,企业坚决不能干。而在我们行业里,当前所有的轿运车都违规运行,在尺寸上超长超大,不符合国家标准,这是不安全的。
第三就是合法。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法了也才可能安全。现在很多不合法的轿运车上路,看似问题不大,一旦出了事故,首先就得控制法人。这几年,整车运输因为打价格战,导致车体越来越长、越来越大,企业的运费并没有多挣,还整体上扰乱了市场。对于这个问题,我建议国有企业首先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比如一些国有的汽车主机厂禁止采用违法违规的车辆运输等,目前采取这类措施可能会有效果。
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依法治国的力度在加大。现在超长超宽的大车还在公路上跑,主要是考虑保障我们汽车工业顺利发展的过渡期问题。为了使过渡期不断档,我建议要求现有的5万辆商品运输车都恢复到16.5或18米,都成为合法车辆。我计算了一下,这5万辆车一个月可以往返五次,一年能完成1000万辆轿车的发运量,还不包括船运和铁路运输,能够保证过渡期的轿车发运,下一步顺利过渡到符合国家标准的22米长新车型,这就是安全合法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