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目前京津冀三地已有一张卡实现联通,这就是ETC卡。目前,北京已与全国13个省市实现了ETC联网。截至2014年年底,京津冀三省市ETC用户已达到245万个,其中北京ETC用户达到165万个,电子收费通行量占总通行量的35%。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京津冀地区是世界上雾霾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燃煤一机动车一工业废气排放多种污染物使这一区域的PM2.5大气污染超标频度位居全国之首。要解决京津冀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通盘对该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用高新技术产业替代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而且解决治理要整体考虑、联防联控。
面对久驱不散的雾霾,去年京津冀三地开始积极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北省更是力争国家设立京津冀环保生态基金,协商京津建立生态横向补偿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轮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开始就摒弃了以往污染转移、扩散的老路。比如,2014年北京制定实施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392家,搭建了30个产业疏解合作平台,推进产业转移疏解项目53个。
6月15日,本刊记者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国际研讨会上获悉,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路线图”,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已经正式启动编制。而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投入的资金将达59亿元。
环保部相关人士介绍,京津冀有望设立生态环境红线,构筑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同体。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将京津冀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五类主体功能区。将区域内生态功能区划人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保护,主要包括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红线区、生态脆弱红线区三类。
具体做法是,将北京、天津、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衡水、唐山、沧州、廊坊划为重点控制区,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为一般控制区,对其中的PM2.5年均浓度等主要污染物划定大气环境红线,实现治理标准上提高、加严,时间进程上往前延伸。
北京市环保局相关人员表示,对于区域协同治污,将研究制定《京津冀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与应急联动工作方案》,率先在京津冀,特别是北京、天津、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六市,建立统一的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协调机制,逐步实现预警分级标准、应急措施力度的统一,共同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大范围的空气重污染。另外,随着今年新环保法的正式实施,各地在监督政策落实、打破执行壁垒上还有着很大的推进空间。
对此,环保专家认为,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最为脆弱,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最为突出。北京、天津、河北的行政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决定了单一地无法独立解决整个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三地协同发展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唯一途径。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已经启动,环保将成为工作重心,环保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会。
力推产业升级转移
纵观京津冀,产业结构布局并不完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中,北京70%到80%为第三产业,高度聚集了科技和金融产业;天津则是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均接近50%;而河北则仍有将近12%的农业,近50%的第二产业。
目前,由工信部等部门制定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已经确定并将于近期发布。指导目录明确,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教育培训、健康养老、金融后台、文化创意、体育休闲八类重点产业需要河北、天津来承接。
从总体来看,北京定位为服务经济、知识经济、总部经济、绿色经济;天津为先进制造业中心、研发转化基地、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河北则侧重于新型工业化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三地各有分工,协同发展。
北京工业大学的专家认为,产业转移对接规划调整的可能性很大,因为产业转移与经济体制有很大关联,涉及绩效也关乎地方经济增长,同时也与财政问题息息相关,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博弈最大的领域。京津冀三地区将采用集中疏解与分散疏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行政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集聚发展要求较高的产业或生产环节,采取集中疏解方式;对于集聚发展要求相对较低的产业和部分公共服务功能,采取分散疏解方式,如物流、批发市场等。去年天津和河北就对北京大红门批发市场转移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除专业性市场等低端功能将疏解至北京以外,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也将成为疏解的主要目标。
有媒体披露,北京市四套班子(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夕全部由城区迁往通州区,具体搬迁方案不日即将正式公开。显然这一动作符合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总基调。相信在此之后,京津冀一体化将有更大动作出台,包括央企、医院、大学迁出核心区,北京、天津同城化管理等重大规划或将启动。
目前京津冀已明确协同发展将以 “一核、两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进行空间布局。一核指首都核心功能,这是需要进一步优化的,两城指北京、天津,三轴指通过京津、(北)京唐(山)秦(皇岛)、(北)京保(定)石(家庄)三个发展轴来带动周边发展,四区即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和中部核心功能区。中部核心功能区包括北京、天津、廊坊和保定。此外,将有些并非区域性中心的城市纳入形成多节点发展的空间格局。
从发展前景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势必引来大量基建投资,带动京津冀区域建材、钢铁需求,改善区域内重点企业的供需状况,具体的投资领域包括缓解首都航空运输压力的枢纽性机场项目、区域互联互通的公路等基础项目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地产项目等。
面对此形势,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表示,要强化协同发展的理念,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同时做好规划后,要坚决按规划办事;着力打造承接北京功能转移和产业转移的载体,重点发展生态环境好、商务成本低、生活质量高的次级中心城市。此外,还需要在省级层面建立协调机制,全力对接北京和天津,从而促进协同发展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