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5)

2021-05-10 01:30


  人工智能是未来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因此成为各国竞争的战略性领域,美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的11类技术的出口管制。这说明我国要占领人工智能制高点,掌握关键技术势在必行。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必然导致相关专业人才的短缺。


  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虽然造成了很多行业大量减少劳动力的使用,但是也给企业造成必须支付更多的设备维护成本,同时也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还缺乏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比如缺乏前期开发人员、后期的维护人员,特别是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高级人才更是短缺,这就提升了企业维护和保养人工智能产品的成本。就大型企业来说,由于被替代的劳动力较多,可以摊平成本;但就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各方面的制约,所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并不多,以及使用人工智能的成本太高等原因,会限制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15]。虽然通过人才共享等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短缺的困难,但是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必须得以妥善解决。因此,未来应从机制、模式等方面,着力营造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三)颠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席卷全球,这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也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挑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作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桥梁,现在已经开始与机器学习、决策分析、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进行融合。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性质也开始变化,比如以往以人岗匹配为特征的招聘现在已经演化为寻找与联系的模式。


  未来人工智能究竟还会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怎样的改变?其中人工智能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更多有技术背景的人会进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行业,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造成竞争压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那些简单的、偏事务性的工作被人工智能代替以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越来越趋向于战略方向,工作内容则会趋于复杂化,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逐步走向战略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型;企业则会淘汰掉大量传统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人工智能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人力资源从业者的相对过剩。因此,基于人工智能的人力资源管理时代已经到来,这要求企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都要有清晰的认识。


  五、人工智能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应对之策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1.推进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无论是在思维技术上,还是在产品服务上都在面临转变,推陈出新。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不同的行业,在制造、金融、工程等行业,由于人工智能的引入,已经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因此,推进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进程将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工作,HRTech、HRRobot等数字化产品的广泛应用则是人力资源发展的大趋势。


  自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未来,低端重复性岗位将被替代,经济结构的转型会带来人才的结构性短缺,知识型高技能人才和服务型人才缺口即将增大。企业不仅仅是需要技术性人才,而是需要会运用相关技术且在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方面突出的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做更多判断性的工作。


  社会的用工需求趋于多样化,进而导致人才的流动性加大,结构性失业会更加明显,招聘市场将充分与技术相结合,才能解决雇佣意愿下降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也必将与技术融合,逐渐从那些技术含量低的、费时费力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这一切有赖于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系统的有效搭建。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因人们的恐惧而停止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应当拥抱科技,不断发展、改良“人工智能+HR”模式,使用集成云平台代替原有的系统,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创造出新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科技之路[16]。


  2.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技术能力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行业也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截至2017年,我国已经拥有了11个国家级的人力资源产业园,并且还会持续增长,跨界进入人力资源行业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但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性,而且还要打造专业核心技术能力,开发适合自身发展的长期的人力资源技术性策略。只有具备高水平专业素质的HR才能应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才能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设计中,打造人力资源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以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


  3.人力资源管理的重新定位


  随着人工智能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深度融合,人力资源管理急需被重新定义了。IBM率先使用三支柱模型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我国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也纷纷引入这一模式。所谓的三大支柱也称为人力资源的三驾马车,包括:人力资源专家中心(COE)、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SSC)、人力资源业务伙伴(HRBP)[17]。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为业务发展服务,要促进业务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也开始引用共享理念,其共享的范围也在不断加大,人力资源业务伙伴的数量和质量也会有巨大的提升。


  人工智能体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甚至存在由“非人”到“人”的转化。在2018年沙特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一位女性机器人索菲娅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成为世界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这也许仅仅是人工智能体身份转化的一个开端。由于人工智能体具有某种程度的主体性,在创造人工智能体的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主要研究如何在智能机器中嵌入符合伦理原则的程序,使其能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但是目前人工智能伦理存在道德行为数字化、道德行为主体模糊化以及信任机制不明确等局限性[19]。


  (二)推动就业之路的转型


  1.提高劳动力技能,注重专业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确会代替低端劳动力,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会增强,劳动力在技能上的供求不匹配,结构性失业会随之出现。未来,为企业员工带来失业威胁的不仅仅是机器人,最重要的是由于企业员工缺乏核心竞争优势,而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所以劳动力素质的升级是解决就业压力的重点突破方向。剩余劳动力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提高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顺应时代的发展。

人工智能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研究(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中小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与质量效果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