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期期满考核结果显示,近三年各单位对引进人才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3.人才培养
由于采用了全过程、多维度管理和滚动性培养方案,明确了导师职责和定期沟通机制,营造了科技人才发展的组织氛围,科技人才得到了快速成长。近三年入所的130余名科技人才中,85%的拥有了科技成果(论文、专利、奖项),70%的晋升了职称。
高层次人才,由于在导师配备、课题研究、工作环境等方面采用了资源保障机制,良好的后勤保障解决了其后顾之忧,通过技术研究、学术交流得到了快速成长,成功入选了国家各类人才培养支持计划。
4.人才保留
由于在工作配置、个人发展、薪酬待遇、组织氛围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激励措施,提供了较好的保障条件,做好了科技人才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其满意度较高,2014-2016年度入所科技员工留存率分别为98%、96%和100%,核心员工留存率均为100%。
四、探索实践的创新点
1.首次构建了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提高了人才引进的信度与效度通过同业务部门进行深度沟通,系统梳理了目标高校和专业;开展了岗位需求分析,建立了岗位胜任力素质模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甄选方法,首次应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情景评价中心技术,有力提高了引进的信度与效度。
2.提高了人才使用效能,促进了人才成长
在人才使用上,改变了项目“一条龙”的管理模式,初步实现了“人岗匹配”;通过工作梳理,优化了人员配置,实现了“双赢”;制定培养办法,实现了从入职前学习计划到期满考核的全过程管理;梳理形成了各类针对性培训,采取措施保证了培训效果;制定了三年滚动培养计划,建立人才培养档案并不断跟踪;设计技术管理系统和科技专家系统发展通道,满足了其职业发展需求。
3.系统梳理了“选用育留”环节的关键事项,实现了闭环管理
在“选”的环节,主要关注计划制定、引进渠道维护、甄选方法确定、引进效果评估等;在“用”的环节,主要关注工作分配、课题项目管理模式转变;在“育”的环节,主要关注人才发展所需各类资源的保障机制建设;在“留”的环节,主要关注员工激励、组织氛围、薪酬待遇、后勤保障,实现了闭环管理,有利于其不断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谢雨. 科研院所人才激励有效性问题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2014(08):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