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2012-08-13 15:14

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分为三个阶段,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而我们初中阶段,学生大多处于中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少年期。少年期的学生一般1215岁左右,称为危机期心理断乳期。意谓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信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所以,在初中除了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对于个体心理的发展这一方面,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初中教育在给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其次、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再次、在情感方面,应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自治自理是把学生团结起来,大家组织起来,养成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对于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让学生在自主、独立的主体性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比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科学知识要有用的多,这样既能发挥和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又能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我产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它是在学校教育影响的基础上,依赖于学生个人的心理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心理内部矛盾,通过学生个人的自我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学生在教育的影响和教育者的指导下,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完全的,也是很难奏效的。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应该注意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自觉能动性,启发、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其思想品德塑造由他律转化为自律。如何做好这一工作,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能动地发挥,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没有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我教育,而受教育者的自觉性不可能自我地产生,需要教育者的诱导和激发,需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制宜。
但是现在我国的学校教育,还是以班级集体为单位,所以在我国的教育环境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开展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活动,我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班集体不可否认,它现在是我们国家各个学校开展教育的基本单位,所以我们应该先正确认识到班级集体的优势之处。
第一、班级集体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作为学生活动和交往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既能发挥群体的规范和实现群体意识的作用,同时又为班级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主动发展提供重要条件。正是通过班级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间的交往,使学生不仅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发展自己的志趣和爱好,而且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习做人道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
其次,班级集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级集体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有它的组织机构,每个学生在所归属的一定班级中都能找到合适于自己的活动、工作和角色。在班级集体中,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职责分工,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权利和义务。要求班级中的一个成员会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地制定集体活动计划,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和活动,锻炼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由此可见,现在的教师、班主任的教育形式以集体为主,他们的管理从理论上讲首先是面向集体的。班级管理的实践证明,一个几十人的班级,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管理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既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论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下一篇: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马上注册会员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