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的有效教学(4)
2012-08-16 15:35
(5)适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6)精炼教学语言,提高课堂语言的有效性。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感染力,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7)精心设计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8)适时全面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评价语言要真诚、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恰到好处,真正起到评价的激励和引导的作用。
3.提高课后训练的有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
4.提高课后辅导的有效性。
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辅导重在因人制宜、分类分层。辅导分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等形式。效果最好但也难落实的是个别辅导,特别是在班级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更难落实。教师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多种辅导形式,确保辅导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提高学习评价的有效性。
学习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初中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特长,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初中生学习评价的核心内容是评价初中生的学习过程。初中生的学习评价主要采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四者相结合的形式。要发挥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初中生的学习评价要遵循判断性、激励性、过程性、发展性等四个原则。初中生的学习评价通常采用阶段性评价、对象性评价、相对性评价、多元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等五种策略。
有效教学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高度重视有效教学理念的贯彻落实,用有效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是教师的职责。